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疯狂的电信诈骗怎么治

(2016-05-23 13:08:56)

疯狂的电信诈骗怎么治

/李松林

    “猜猜我是谁”、“你已涉嫌卷入某某洗钱案,我是办案民警,你需要缴纳相关保证金”、“你购买的汽车有环保补贴,请按以下要求申领”……对,我们今天要聊一聊有关电信诈骗的事儿。

近日,浙江丽水的柳女士被诈骗百万余元。“整整一个星期,我真的是在噩梦中度过的,每天最多只能睡一个多小时,人也瘦了10多斤……”

据报道,从58日开始的一周时间里,一伙电信诈骗分子给丽水的柳女士设下陷阱,并成功骗取她的信任。最终,她不仅把原本用来买房的钱汇给了骗子,而且还四处借钱汇款,被骗金额高达113万元。目前,警方已对该案展开调查。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风险社会。各色电信诈骗、网络诈骗,防不胜防,让人烦忧让人恼。就在柳女士为受骗伤心欲绝时,甘肃省一位节俭善良的乡村教师,被“警察”诈骗23万元积蓄后,选择了绝望自尽。其实,这样的诈骗每天都在发生,这样的悲剧一刻也没有停歇。

一份来自公安部的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4年全国通信信息诈骗案件从10万起激增至40万起,年均增长超30%。仅2015年,全国法院审理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已逾千件,甚至出现了诈骗数额上亿元的案件。但总体上看,电信诈骗案的破案率、起诉率和赃款追回率都不乐观。电信诈骗猖獗,原因多种多样,后果不尽相同,最直接也最严重的,莫过于拉低全社会的信任感。

现实人际交往中,“诚信”二字最重要。也正是由于诚信和互信的维系,才有了良好的公共交往和社会秩序。随着新技术、新生活环境的塑成和发展,加之电信网络本身具有虚拟性和隐匿性,那些躲在电话和网络背后的诈骗者,置诚信于不顾,扮演房东、老板、警察、法官等角色,以中奖、补贴、信用卡透支、账户洗钱等幌子虚设陷阱、骗取钱财,损害执法机关形象不说,还严重拉低了社会群体之间的互信。2013年,湖北武汉一青年溺水身亡,打捞队给其父亲打了56个电话,老人都怀疑对方是骗子,一直不敢相信。杯弓蛇影,风声鹤唳,长此以往,一定不是一件好事。

治理电信诈骗,根本上要培育社会的诚信土壤,眼下却最需要厘清各方责任,多管齐下,严格监管和执法。事实上,电信诈骗的背后,早已形成了一连串的“造假”链条。从诈骗者使用的电话号码到身份信息再到银行账户,往往一切信息都是虚假的。

这要求金融部门和电信部门要致力于强化银行和运营商责任,从源头上加强审核把关,构筑虚假账户和虚假电话的防火墙。同时,也要行政监管和刑事责任两手抓,要行为罚和财产罚并重。近日,最高检下发了相关通知,要求做好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项工作,确保依法规范办案。只有多个部门扛起责任,公安、司法高效介入、严厉查处,运营商和银行收紧办卡开户端口,民众提高防范意识,才能为民众编织一张免于电信诈骗的安全防护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