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还有多少“隐形的空饷”?

(2012-07-08 23:23:28)
标签:

杂谈

还有多少“隐形的空饷”?

 

     近日,媒体曝光湖北武穴市教育局严重超编。该局核定编制54人,实际在岗75人,还有40人“退二线”,基本不用上班。据了解,超编的人员主要挂在教育局二级单位,二级单位没有独立核算,人财物都没有分开。对此,官方回应称将对“混岗”人员进行清理整顿。(78日,新华网)

 

     今年以来,有关机关单位“吃空饷”的消息从未消停。1月,有媒体反映“山西省静乐县县委书记女儿5年吃空饷10万元”;4月,媒体报道“吃空饷15年商人变身副县长”;5月,浙江省永康市的市委机关报《永康日报》刊登在编不在岗人员自查情况结果通报,曝光公示该市192名因各种原因“在编不在岗”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难发现,所有曝光的消息都在传递一个讯息:目前,我国各地区机关单位“吃空饷者众”。

 

     之所以这么讲,也是有参照数据的。619日的《检察日报》披露,在国家开展的清理“吃空饷者”工作中,已完成清理工作的四川、海南、重庆、湖南、河南、宁夏、内蒙古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清理出“吃空饷”者7万多人。而此次湖北武穴教育局超编事件的曝光,再次敲响了加快清理“吃空饷者”(特别是“二线吃空饷者”)的钟声。

 

     何为“二线吃空饷”?以武穴市教育局为例,该局核定编制54人,实际在岗75人,另外40人直接“退二线”,基本不用上班。超编的人员主要挂在教育局二级单位。也就是说,所谓“二线吃空饷”,与超编“吃空饷”几乎无异,只是在伪装手段上更为隐蔽——一部分人上班“打掩护”,另一部分人在背后不用上班就可实现“吃白食”。不得不感叹,政府机关背后有如此“硕鼠”队伍,何愁公共财政和资源不被浪费,何虑政府形象和公信力不被侵蚀,流毒深远,早该禁止!

 

     早在2005年底,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就曾下发《关于对“吃空饷”问题开展督促检查的通知》,《通知》将“吃空饷”现象分为五种:在编不在岗的;已经调离,但不办理核减编制等有关手续的;虚报人员编制,骗取财政拨款的;已经死亡未核销编制的;其他形式“吃空饷”的。而分析这几年曝光的各地的“吃空饷”事件,尤以“在编不在岗”和“虚报人员编制”居多,此次武穴市教育局“吃空饷”事件也不例外。这说明,虽然在当前现实下,“硕鼠”实现“吃空饷”的手段层出不穷,花样百出,但大多都有其“阿喀琉斯之踵”:利用手中的公共权力肆意满足一己私利。试想,没有手头权力的寻租和“变现”,哪能偷出饷银?又怎能满足“硕鼠”那块“吃空饷”的胃口?

 

     还有多少“隐形的空饷”,这是一个严肃的拷问。事实上,如果我们只满足于加强对公权力的约束和监督,加大对“吃空饷者”的惩罚,完善编制管理系统是远远不够的。古语云,斩草要除根。要想杜绝“吃空饷”事件继续上演,最重要的是要对公权建立严厉的问责制度,要让那些敢于撒手权力,为他人创造条件“吃空饷”的机构和个人尝到血的代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