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要像紧箍咒只能紧不能松
(2012-03-30 16:54:40)
标签:
杂谈 |
李松林/四川绵阳
新闻背景:3月28日,银川市召开2012年安全生产工作会议,银川市市长王儒贵强调:“安全生产问题只能批评,不能表扬,对安全生产事故必须严管重罚。”(本报3月29日03版)
安全生产,这是我们喊了几代人的口号。走在一些施工场地,随处可见悬挂的各种安全标语:“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连着你我他,平安幸福靠大家”。符号学认为,标语、口号是一个社会、一个群体的心理反映。可是,说归说做归做。口号标语上墙了,并不意味着安全生产就一定能实现。
相关资料显示,仅2011年11-12月两个月内,国内共发生各种安全生产事故207起。其中包括矿业事故,交通事故,爆炸事故,火灾、毒物泄漏与中毒和其他事故。由此可见,我们面临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其实,安全生产事故之所以发生,多半伴随着人为原因:安全意识脱节、安全监督不到位、安全惩戒不过硬等因素都可能成为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想,正是基于此,王儒贵市长才会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提出“安全生产问题只能批评,不能表扬”。“只能批评,不能表扬”听起来有些武断和极端,却并非毫无道理。要知道,保证安全生产,是每个企业的职责所在,你安全,证明你尽到了本职,这是你份内的事儿,有什么可表扬的?如果尽本份都要高调地表扬,最低限度可以说明我们的价值观出了问题——把干本职工作当成了学雷锋。其次可以说明一个可怕的现实,在社会群体意识当中,不出事故不正常,出了事故才正常。有些企业(比如煤矿)在做年度计划时,都要列入死人指标,比如今年最多死10个之类的。这种意识,就是安全生产不良风气所致,必须改正。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毋庸置疑,“只能批评,不能表扬”是一种理想化模式。它的意图是在提醒各生产企业时时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养成自查自纠、自我审视的行为。须知道,对于生产活动来说,要想消除“墨菲定律”,扼杀安全隐患,“只能批评,不能表扬”不能仅是理想,更要成为一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