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1岁副校长”遭质疑让谁尴尬?

(2010-11-30 23:28:40)
标签:

杂谈

31岁副校长”遭质疑让谁尴尬

 

    昨天,有网友在微博上爆料称,在本月17日,辽宁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网站上发布了一则消息,出生于1979年的李海峰就任该校副校长,同时公布了李海峰的履历。资料显示,李海峰200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当他被任命为副校长的时候,只有31岁,而距离其2006年毕业后参加工作,只有4年的“工龄”。此消息一出,不少网友觉得挺惊讶。快速的升迁和从未参与过教学工作的他任校长,也让不少网友质疑。(1130日《山东商报》)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按照如此选拔人才的理念,年轻才子被重用再也正常不过。无奈!现实是,先辈的选才理念犹在耳边,网上的质疑波澜却已泛起。31岁、清华博士、4年“工龄”、副校长,当这些关键字眼无意重合,舆论逼人的讨伐质疑如那半睡半醒的火山再度爆发。

 

      对于这样的现象,你我早已司空见惯,甚至有些审丑疲劳。从山东新泰23岁女副局长,到海南临高29岁美女副县长,再到如今的31岁大学副校长,“一路年轻,一路质疑”。或许,这样的质疑是必要的,可以理解的,但其背后涌现的社会情绪值得反思。

 

      在此新闻事件中,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除了发布李海峰被任命为该校副校长的消息以外,校方还将他的个人履历详细附于其后。这个举动看似微妙,却很“体谅人”。既满足了公众的好奇心和知情权,同时将李海峰个人的相关信息置于公众的眼皮底下,方便公众日后对其工作展开监督约束,并对记者表示适当时候将接受采访。如此谦逊和真诚的姿态比起那些暗箱操作,权力寻租的案例确实难能可贵。不过,已经“尽力”的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依旧难逃舆论揶揄与论议。

 

      网民的质疑主要纠结于两个问题:其一,教授级高工至少必须有特别重大科技贡献,比教授职称还难评,当时只有27岁的他,为何那么快就已经成为教授级高工了?其二,李海峰从未参与过教学工作但却快速升迁是否存有猫腻?这些顾虑说明了两个舆论心理:在当前,公开选拔、破例引进未成常态,人们还不习惯于接受“货真价实”的唯才是用;另一方面,选拔任命的公信力、透明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必要采取更具有“现场真实感”的手段使人信服。   

 

      其实,对于这样的舆论心理,我们并不能责怪舆论患有洁癖。相反,应报以一定程度上的认同和谅解。这些年,无论是在官场还是学术圈,认亲为用、量身定做、暗箱操作、权力掐架、尔虞我诈等等丑闻并不少见。以至于在用人、为政、选才、升迁等话题上,人们往往被蒙在鼓里,看不真切,读不明白,最终被“李鬼”们百般糊弄,肠子悔青。现实如此朦朦胧胧,又怎能要求人们不多一个心眼呢?

 

     31岁副校长”被广遭质疑不仅是当事人和校方的尴尬,同时是“习惯性质疑”的公众的尴尬,更是整个社会制度的尴尬。在一个互相猜疑和嫉妒的社会里,没有人会相信真理良知、公平正义的存在,这样的社会心理和情绪尤为值得我们注意。想要走出这个沼泽,只能靠更系统更严密的制度措施保障,只有将公开透明继续深化,深入人心,才能最终获取公众的理解和信任,社会的良性操作和运转才能得以保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