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车校门保安全,奈何治标不治本
(2010-04-13 19:23:00)
标签:
杂谈 |
警车校门保安全,奈何治标不治本
据3月30日中国广播网报道,北京市各区县公安局的110巡逻警车,开始在学生上学、放学的重点时间段停靠在学校门口,震慑犯罪的同时对发现的可疑人员进行盘问检查。
校园是求知怡情的地方。本是人文素养浓厚,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天然屏障。校园是否需要警车,警车缘何驻守校门?这事儿得从福建南平血案说起。南平血案惨烈发生后,越来越多的家长和社会机构开始重视校园安全。然而,单单凭几个警察,几辆警车是否足以维护血案不再重演?显然,靠暴力维护安全乃治标不治本之方。
南平血案本身是偶然事件。但细究凶手郑民生的犯罪心理,我们则不得不感叹这并非“偶然”如此简单。根据公安机关提供的犯罪动机可以看到:郑民生最初在马站医院(社区诊所)工作,与单位领导在工作上多次摩擦,认为领导不尊重他,工作上为难他,在生活上不关心他,并经常羞辱他,辞职后谋新职屡屡受挫。其次,郑民生婚姻(恋爱)多次失败,尤其是与当前所谈女友进展不顺利,心态扭曲。这只是我们尚且能看到的两个主要犯罪原因,究竟还有多少被隐藏的原因,我们并不知晓。但从这两个原因,足以引起我们每个人,尤其是社会机构,政府机关的反思和镜鉴。
每每事故发生后,人们总习惯追问到底谁该为事故负责。然而,对于这个事件而言,很难说清负责人是谁。郑民生是事故负责人,然而,我们每个人,整个社会也难咎责任。原因很清晰:倘若整个社会有公正的制度(尤其是就业制度),能使郑在失业后顺利就业,这样的悲剧或许不会发生;如果社会有通畅的心理倾诉机制和渠道,郑在苦闷时能够得到及时疏导和倾听,或许事故也可避免;如若学校建立有严密新型的安全保障机制,这样的悲剧或许也能避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