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母亲洗脚, 这样的“作秀”还太少

(2010-03-10 17:44:54)
标签:

杂谈

    “三八”节前夕,重庆市人民小学三年级(4)班的同学接到为母亲洗脚的特殊“家庭作业”。结果,43个学生中,41个完成了任务。

 

    围绕这个“作业”,社会各界褒贬不一。赞同者认为,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不懂得感恩父母,与其空洞地对学生大谈远大理想,不如做些实实在在的感恩教育。反对者则对“一洗则孝”提出质疑,认为感恩不只是给妈妈洗脚,是作秀和教育流于形式的表现。

 

     关于“洗脚”这一话题早已老生常谈,司空见惯。我们每天都会洗脚,一是出于生活习惯,二是忙了一天洗一次脚可以舒缓劳累。但是,学校布置作业让学生“为母亲洗脚”似乎注定是一个不得消停,引人注目的话题。究其缘由,其背后不仅仅承载着传统道德的延续生存问题,更有民众对当前教育改革的质疑和期待。

 

     记得前不久,有网友爆出某校校长在开学典礼上当众跪身为其母洗脚的消息。结果可想而知,该校长被舆论一致盖上“作秀”、“形式”的帽子,似乎该校长的举动就是不应该的。不管该校长的举动出于真心,还是出于滑稽表演,我们就事论事,为母亲洗脚的举动本是完全正确,无可厚非的。

 

     教育的功能在于感化人,健全人。培养合格、宽容的社会公民是教育的本质。一个社会要想运作有序,必然有其可以承载和遵循的基本道德因素和原则规制。“敬老孝上”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流传千百年的宝贵财富,该消息中人民小学布置的“家庭作业”看似新奇雷人,实质上是一件再也不能普通的小事,本原属于人性深处最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品格。

 

     为何舆论还是习惯将“好事”演变为“作秀”?这不得不是我们值得镜鉴和反思的事情。在日本和欧美国家,为母亲洗脚是许多孩子每天的“必修课”,而且是出于自愿执行的,根本不用学校布置,因为其社会本身就养成了这种“尊老敬上”的传统风气和民族品格。而我们只要一有为母亲洗脚的新闻爆出,媒体、舆论都会铺天盖地斥之以“作秀”、“形式”的大棒,扼杀、嘲讽此种行为。实在是一种十分悲哀的现象。

 

     在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任何事情都有被演变为“作秀”、“形式”的可能。我们之所以习惯于用“作秀”、“形式”去装扮“为母亲洗脚”,是因为我们见多了没有人为母亲洗脚,传统的文化道德在物欲喧嚣的年代被武断判定为“异端”、“怪胎”。而透过民众“作秀”、“形式”语言的背后实则是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荒漠化和对当下畸形不合理教育制度的讥讽,当然更有对当下教育改革的迫切期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