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救矿工为谁鼓掌
(2010-04-13 19:25:44)
标签:
杂谈 |
被救矿工为谁鼓掌
鼓掌是一项重要的交际礼节,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古罗马。鼓出的掌声一般表示认同、欢迎、力量和奋起。国人爱好鼓掌,不论顺境逆境,抑或开心悲痛都会听到掌声。
王家岭煤矿事故发生已有200余小时。从昨天开始,抢救工作取得突破进展,截至目前,115名井下矿工已获得重生。每一次满脸疲惫的救援人员抬着担架走出“生命之门”时,现场便会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昨日,一位被棉被遮盖得严严实实的工人被救出,当他听到掌声时,也从被中伸出乌黑的双手鼓起掌来。
遭遇不测,历经险情,重获新生像是王家岭被困矿工经历的一场惊险大戏。我们无法身临其境感受被困8个多昼夜,但“起死回生”、重见阳光的心情完全能够感同身受。当被救出矿工伸出疲惫而乌黑的双手鼓掌,我们的灵魂被深深震撼。掌声传递的力量坚韧强大,催人泪下。然而,矿工的掌声为谁而鼓?
首先,被救矿工在为自己鼓掌。200多小时不见天日,与黑暗和死神勇敢搏斗,最终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和对生的渴望战胜了自己,打败了死神。所以,这掌声是送给矿工自己,也是送给神圣的生命尊严。这掌声,包含着无比的自豪。
其次,掌声为现场救援人员鼓起。矿难发生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的救援人员发扬“不抛弃,不放弃”的工作精神。不怕困难,积极尝试,科学部署,坚守在救援工作第一线,不断刷新救援速度和生命奇迹。这掌声,表达着真诚的感谢。
第三,掌声同时送给仍在井下的同胞。最亲不过同事,最疼不过伙伴。朝夕相处,互帮互谅,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井下38位同胞生死未卜,掌声送给他们,寄托着最真最亲的鼓舞。
然而,西谚讲“不是所有的星星都有光辉”。同样,并非所有的掌声都是皆大欢喜。除了“自豪、感谢、鼓舞”之外,这掌声还带给了民众更多更深的思考:究竟谁能承受来自矿井深处的掌声?
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煤矿生产日益扩大。可是,在追求效率和产值的同时,又有多少企业牢记“安全生产”?王家岭矿难就是鲜活的例子,在打造“第一”的路上,用一场空前的矿难告诉人们:“第一”的光环是靠工人的鲜血渲染的!
对于矿难,我们早已见惯不惯。一场矿难砸碎的是多个家庭的梦想和幸福。道理安监部门懂,人民也懂,整个社会都懂。现实却让人望而却步,失去信用的安全责任,失去秩序的竞争环境如何让人放心?
被救出的矿工在鼓掌!不错,矿工在鼓掌,这个镜头被媒体真实的记录。然而,就是这一双疲惫乌黑而又不断击打的双手,透露的不仅仅是“自豪、感谢、鼓舞”,更是对生命个体尊严价值得到尊重、安全责任保障形成机制、政府积极预防突发事故的迫切期待和有力鞭策。试问,这掌声,谁承受得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