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路9号原法国警察博物馆

标签:
文化历史旅游图片杂谈 |
分类: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
绍兴路9号建于1935年。原法国警察博物馆,在绍兴路9号上海昆剧团门口,有块大理石牌,上写“爱麦虞限路9号宅”。上世纪50年代始,绍兴路聚集了众家出版单位,后人称出版一条街。

爱麦虞限路9号宅为三层楼现代建筑,外部形态并不张扬,而内部则显露出典型的装饰艺术特征,最具特色的是两边长长的楼梯。沿楼梯而上,可见古典吊灯,周边是狭长的彩色玻璃,墙面上是古旧的彩格窗户,透现出典雅明媚的艺术效果。尽管时光流逝了70多年,但大厅墙上叠加螺旋状的石膏装饰,还依稀可辨当初的华美印记。

2005年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沿街门口花坛上躺着一块“上海昆剧团”大理石。

绍兴路9号建筑为三层建筑,建筑高度约为17.5米,结构形式为钢筋砼、砖木混合结构。外立面具有浓郁、典型的装饰主义建筑装饰。

绍兴路上多类历史保护建筑中所独有,周信芳在此练功。这个建筑70多年了,原貌已变样很多。要办公,只好把空间分割成一个个小间。近20年没有修葺了,如今几处地方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漏水严重这里也是京剧大师周信芳曾经工作、练功的地方,然而,他当年的办公室位置,尚有待前辈和专家的考证。追寻海上梨园神韵。

这里建造时甚为考究。原属法国警察博物馆。博物馆内“皇家气派”的格局是整个设俱乐部,有舞厅、剧院、咖啡室、吸烟室,供法国公董局的警察以及家属消遣。

室内原楼梯大厅、排演大厅、木护壁、木门套、水磨石地面、木地板、木楼梯、抹灰吊顶、木门窗等,有许多具有浓郁的装饰主义特色的保护部位与保护点,是整个室内装饰风格经典中的瑰宝,包括现存的地面、墙面、吊顶、粉刷饰面、木装饰、门窗镶嵌玻璃等特色装饰必须原汁原味地予以重点修缮恢复;缺损处原样原材质修缮;需拆除修复再重新安装的构件、饰品,都必须登记编号和拍照建立数码档案,而后严格按照其原样修复就位。

上海昆剧团前身为上海青年京昆剧团,于1961年8月成立,1978年改现名,由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为首任团长。成员大部来自上海戏曲学校一、二、三班毕业生。练功房在三层楼,每个房间都被演员们“抢占”。这里的房间24小时不锁门,方便有需求的演员们在早晚或周末加练。上海昆剧团平均一年约240场演出,每次创作演出都是向外的输出与消耗。


室内有木护壁、木门套、木门、木扶手等木作工艺饰品,具有经典的装饰主义风格元素,也是室内重点保护的修缮内容,必须通过精心修缮予以妥善修缮保护。




昆剧院里面的舞台就叫兰馨舞台,兰花幽雅的气息把绍兴路的文化气息熏得更为浓郁了。周末,兰馨舞台常常会举办热爱昆剧的票友准票友的聚会,一些时尚的年轻白领迷醉在古老而典雅的昆腔中,让自己心底的浮躁一点点远去。

昆剧团门口开了一家名为“新吉诃德”的餐厅,文绉绉的名字透着书香,让人想起中世纪的西班牙骑士,可它却是一家地地道道的中餐馆。昆剧院对面的小洋楼,有一个玲珑的玫瑰阳台。

据说当年关锦鹏拍《红玫瑰和白玫瑰》时,很想让陈冲演的娇蕊在这个阳台上梳头的,可是玫瑰阳台的主人始终没有答应,为此,这位大导演还纳闷了很久。他不知道,这里的人不习惯自己的清静被打破,何况,这个“梳头”的镜头多少还带点诡异呢。



这幢建筑的铁艺造型具有非常浓郁的装饰主义特色,也是重点保护部位。对现存的铁艺栏杆做除锈养护处理
后,重新油漆;对有缺损的根据金属饰件的损坏程度,分别处理;发现有损坏严重及缺失部分,按原样定制构件后,重新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