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

(2023-02-18 18:23:57)
标签:

文化

历史

旅游

杂谈

图片

分类: 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域
老城是一座城市文化的源头。上海老城厢以几个城门名命的地名、连成为“环城圆路”由南北两段组成,南段称中华路,北段称人民路。“环城圆路”的建筑都是拆城墙后建造的。都有百年历史。有的需要推倒重建,有的需要保护传承历史。环城圆路上的有些具有历史痕迹的老建筑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大楼与绿地,也有很多优秀的老建筑依然矗立,成为历史文化符号。当城市焕然一新,你可寻找着城市人文源头,历史文化印迹,更让人展望未来。
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
环城圆路是圆的,而方浜中路恰是圆中的直径。方浜中路是环城小东门,往西有大生街、平湖路、枫泾路、龙潭路、福佑路、丹凤路、甘谷街、达布街等等,其中改名了,有的断头消失了,最多的是近10来年大规模基建,这些小街,短弄被高楼大厦而取代。
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
人民路一号 童涵春是小东门标志性建筑。1988年翻建成白墙青瓦三层仿明清式的商业用房。童涵春创始于一七八三年,这家药店最早叫“竺涵春”。后来被一个姓童的商人看中了,他特别欣赏招牌中“涵春”两字,就把店买过来改名为“童涵春”。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后,童涵春堂又在大世界西首设立了北号。经过一番努力成为国内最大的中药店之一。店面由原来六间扩大到十四间。
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

人民路15号商铺
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
人民路19号,上海陶瓷总汇有限公司。
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
人民路41-47号商铺
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
人民路53号好德酒店设备有限公司。
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
真如路环城外圈 , 阳朔路至人民路。长89公尺,片弹街路面。以嘉定县地名命名。属居民区。曾称闵行路,因与虹口区闵行路重名,改今名。
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
人民路枫泾路, 中山东二路至人民路。长173公尺,片弹街路面。以松江县地名命名。属居民区。曾称福建路。
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
人民路枫泾路
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
枫泾路
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
枫泾路
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
人民路待拆的矮平房。
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
人民路梧桐路(大生街),人民路至安仁街。长359公尺,宽3.4~6.1公尺,沥青混凝土、片弹街路面。因西端天主堂前,多种梧桐树,故名。东段曾称大生街。属居民区。
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
人民路93号,梧桐路西侧,可保护的石库门住宅。
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
大生街--福佑路
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人民路109号,二个单元双开间石库门住宅。
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
人民路125号商铺
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
人民路 121-145号
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
人民路135号.
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
人民路福佑路口
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
人民路福佑路口.

福 佑 路东起人民路,西迄旧仓街。全长903公尺,宽6.5~11.7公尺,沥青混凝土路面。该路由黑桥浜填筑而成,1906年(清光绪32年)邑人以浜淤塞污浊,集款由总工程局负责填浜,并拆黑桥北堍西首沿浜平房数间筑路,工成时为片弹街路面。以原黑桥浜上的福佑桥命名。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人民路福佑路口,新世纪新建的楼牌。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人民路龙潭路南侧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人民路100号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人民路沪南电影院位于人民路134号,前身为东南大戏院,由鸿祥股份有限公司集资建造,民国18年(1929年)2月2日开业。占地面积614.25平方米,建筑面积1075平方米,现有座位963只。八一三事变后一度停业。民国37年3月经装修加建后改名为银都大戏院,重新营业。1953年9月改名为地方国营沪南电影院。1958年末办成由妇女管理的电影院。1976年进行全面整修,扩大舞台,成为宽银幕电影院。 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人民路148号龙潭路口,龙潭路 ,中山东二路至人民路。长123公尺,宽11.5公尺,沥青混凝土路面。曾称舟山路。属居民区。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


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
人民路黄埭路, 中山东二路至人民路。长114公尺,宽5.4公尺,沥青混凝土路面。属居民区。曾称台湾路。
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
新开河南路 中山东二路至人民路。长117公尺,灌入式沥青路面。位于新开河南面。1908年填浜筑路。属居民区。救火会北侧就是新开河北路。
新开河救火会建于1911年,位于法租界的法华民国路(今人民路)和新开河路的交叉口处,地处华界与法租界的交会地区,临近黄浦江。根据1926年的设计图纸,新开河救火站主体为三层,平面是长宽比约为4:1的矩形,东侧局部四层,中间有一较高塔楼。一层西侧有三开间的车库,东侧为餐厅、厨房等生活空间。餐厅中间有一直跑楼梯通往夹层的宿舍空间。二层及以上为救火队员的生活空间,平面呈内廊式布局。主体建筑自东向西层层跌落,转角处的西立面对称,南立面有一排三层通高的壁柱,塔楼的尖顶显示出一定的哥特式风格特征
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
1908年,“新开河”填平筑路,故路名为“新开河路”。1911年,马路中央建有新开河救火会和自来水塔和瞭望塔。救火会大门开在民国路上(292号)。记得过去公交26路电车终点站就设在新开河路。据说最近新开河结合“大十六铺”景观而拆除、

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丹凤路起人民路,迄方浜中路。长386公尺,宽3.6—8公尺,片弹街路面。丹凤路前身分二段。从福佑路至丹风楼一段为石片路,1912年所筑辟,因有丹凤楼(今废),故名丹凤路;从福佑路至方浜中路一段称天官坊街,1911年辟筑,民国时统称丹凤街。今称丹凤路,属居民区。

人民路261号(丹凤路口)华商面粉交易所(厚德大楼),钢砼结构五层办公大楼,建筑面积6584平方米,建于民国9年,地基原是城墙丹凤楼。日伪时期,房屋被汉奸丁原卿掠夺,1951年法院判决该房产由房地局代管,原中共邑庙区委、邑庙区人民政府曾在此办公,后为上海圆珠笔厂和丹凤路第一小学合用,并加层为六层楼房。2002年3月7日爆破,说是为了打通浦江視覺通道。本人60年代初在丹一小学上学。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上世纪60年代初厚德大楼加至6层。2002年爆破前已是上海市建设银行二分行总部办公大楼。败落中残留下的檐口,柱端的壁饰、依稀可见欧式建筑的风韵,不失当年的形态之恢宏,气度之雍容。由荣氏家族创立的“华裔面粉交易所”,是旧上海仅存的6家交易所之一。厚德大楼长度丹凤路至甘谷街。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甘谷街 ,人民路至福佑路。长166公尺,片弹街路面。曾称观音阁街(以原观音阁命名)。1964年以谐音改为今名。属居民区。

达布街 ,人民路至保仁弄。长29公尺,片弹街路面。原这里有户染坊,是用脚踏石盘染老布故称。属居民区。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福佑路-安仁街,人民路段开辟环城公园绿地、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2002年在丹凤路的源头,环城路上的人民路,一声爆破,6层的厚德大楼化为平地,进入了老城厢首期改造,为提高环境生活质量目标,建造了森林茶座、大草坪、下沉广场等景点为市民游客提供了休息和活动场所。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这是人民路以前是护城河。所谓的“老城厢”,指的就是昔日上海开埠前的上海县城,它由一道建于明嘉靖32年的城墙为界,界内自然就是城厢,那道城墙早在1914年就拆除了,填护城河而修筑的马路,就是如今环形相连的人民路和中华路,沿着这条环形马路兜一圈,正好是它的全部路程。因此,上海人至今仍习惯性地将“环内”称为“老城厢”。100多年过去了,“老城厢”内的街区格局基本还保持当时的原样,许多建筑还是原貌。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安 仁 街在豫园东侧。北起人民路,南至方浜中路。长434公尺,宽4.1~7.2公尺,沥青路面。街因安仁里得名,安仁里在街的东侧,于明代为豫园园主潘氏(潘恩及其子允端)的故宅。安仁里西侧福佑浜(今福佑路安仁街口)上,原有木桥名安仁桥(因傍安仁里得名),1906年(光绪32年)填福佑浜筑福佑路时桥被拆除。解放前沿街有较多的红木和算盘作场。建国后(1956年)人民政府重修豫园,竣工后园的办公室设在安仁街上。今沿街为居民区,仅北段有少数商店。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现在安仁街西侧还未拆除,居民都已迁走。东侧环城公园绿地到此。前面是安仁街第一天横弄--保仁弄,甘谷街至丽水路。长295公尺,宽2~5公尺,沥青混凝土、片弹街路面。属居民区。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照片此时,安仁街东侧已拆除路口,袒露出一幢中西合璧三层建筑外立面是水刷石,具有天然质感,而且色泽庄重美观,饰面坚固耐久,每扇窗户上都有三角形遮檐,与周围民居相比显得格外高大,外层是百叶窗。在66年对外挂牌为针织二厂,但我们居民仍称共和内衣厂。现查看47年行号录,为中华黄十字会分办事处。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安平街 , 安仁街至丽水路。长173公尺,宽3.7~5.5公尺,沥青混凝土路面。以河北省地名命名。属居民区。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安仁里 清代泛指豫园东侧的梧桐路一带。后来上海道台把此地拨给天主教堂。民国元年(1912年)教会拆除旧屋,翻建梧桐路151弄及硝皮弄单号,形成1.1万平方米的旧式里弄。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人民路377号杂粮交易所(杂粮公会),民国10年(1921年)杂粮油饼商业同业公会建,三层楼钢砼结构,建筑面积1354平方米。外形雄伟,内部高敞华丽装饰讲究,原设交易大厅,解放后由上海市土产杂品公司使用,1992年改称环城商厦。以前在里面工作的大部分是破产(失业者)的原工商业者及民主人士。文革初,隔三差五有人跳楼。

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
福民街 人民路至福佑路。长164公尺,宽4.9~6.5公尺,沥青混凝土路面。解放前多红木小摆设作场和雕塑佛像作坊。今属居民区。曾称罗字路(罗家弄)。
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
泰兴里(即人民路344弄、294弄。在区境东南部,永安路、新开河北路之间。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前。曾名东泰新里、西泰新里,民国19年(1930年)改今名。有楼房9幢。居民700人。
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
人民路永安街
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
人民路永安街菜场。
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
永安路民国路386号,我爷爷黄如兰的润昌祥颜料号。当年两界的点。
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
人民路 四川南路口。
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
安仁街--丽水路可以称新北门。
1991年,丽水路人民路口建成仿古牌楼一座,路边的老城隍庙食品公司改建成仿古建筑,中瓦屋面飞檐翘角,沿街阳台朱漆栏杆雕饰精细。道路两侧旧房改砌硬山顶砖墙,白石灰抹面,滴水瓦出檐,透出古朴风格,九狮商厦和湖滨美食楼改建后,解决商店与居民户混杂,为古雅建筑增添新貌。
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