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延庆路18弄10号格罗疗养院旧址

(2021-09-22 08:37:22)
标签:

文化

历史

建筑

图片

杂谈

分类: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延庆徐汇区东北部的一条呈弧形的小路它北起东湖路,西至常熟路,全长496米,全段路例为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街道之一在二十世纪初,这里地处荒僻,人烟稀少,沟渠纵横,周围布满农田、坟丘,还有以金氏子孙世居之金家宅等自然村落。1919年,法租界公董局在其中一条原东(北)西走向的泥土小道的基础上,拓宽成现状的马路,并以第一次大战中战死的旅沪法侨名命名为格罗西路(Route de Grouchy)。1943年改名为延庆路。
延庆路18弄10号格罗疗养院旧址
约在上世纪20年代开始,一些外侨陆续在此兴建房屋,至30年代后,这里已成为花园别墅、新式里弄的集中地,是一处幽静的高级住宅区。在延庆路口东湖路拐角处的2号一幢混合结构三层公寓,完全是西洋风格。据说三十年代时曾为外侨、犹太人居住。 始建于1912年的“哥伦比亚公寓”——延庆路(11号--19号)上最老的公寓。
延庆路18弄10号格罗疗养院旧址
延庆路18弄的花园住宅先后建起十二幢之多。在弄底有一幢大型的花园住宅(右),曾是一个叫丁伯雄开设的格罗疗养院后改名剑桥医院,解放后法院判没收代管,财产合并改设上海市护士学校。
延庆路18弄10号格罗疗养院旧址
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

编号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

地址

XH-J-050-V

住宅

延庆路18弄10号

延庆路18弄10号格罗疗养院旧址
地址 里弄 式样 建造年份 结构 房屋 建筑 面积
延庆路18弄 延庆路18弄 花园里弄 1926年 混合三层 11幢 4746平方米
延庆路18弄10号格罗疗养院旧址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4805180000282 延庆路18弄10号花园住宅(清)湖南街道延庆路18弄10号格罗疗养院旧址延庆路18弄10号二层独立花园住宅,建于1930年代,砖木结构。入口雨蓬、檐口等处采用巴洛克风格涡卷装饰构件,外墙为水刷石墙面。延庆路18弄10号格罗疗养院旧址陈其襄负责采购杜冷丁,他差不多把当时上海能买到的杜冷丁都买光了。陈其襄当时在上海负责生活书店的工作,在法租界辣斐德路东升里(现复兴中路407弄)1号开设了一个地下经济机构“正泰商行”,并以德和企业公司经理的公开身份作掩护。陈其襄和张锡荣、张又新等都是生活书店的同事,他们根据党的指示,做了周密的考虑和布置。当时韬奋夫人沈粹缜与三个孩子还在桂林,他们就联系到了韬奋的二妹邹恩俊。
延庆路18弄10号格罗疗养院旧址
邹恩俊是一位医药化验师,认识一些医生。他们先请生活书店在上海时期的医药顾问曾耀仲医生为韬奋检查。曾耀仲约请了医务界的几个朋友会诊,一致认为是耳癌,必须手术治疗。张锡荣花钱在杭州搞到一张“良民证”,韬奋化名“李晋卿”住进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现华山医院)的特等病房,请著名耳鼻喉科专家穆瑞芬医师主持手术。
延庆路18弄10号格罗疗养院旧址
“先生的病是癌症,1942年八九月间,病症初起,患部在右耳后部至右颊,右耳内有脓水流出,1943年一二月间,病痛加重,患部剧痛如刺,日不能安生,夜不能安眠,但仍忍痛工作,写文说话或演讲。”韬奋先生的老搭档徐伯昕后来回忆说。
延庆路18弄10号格罗疗养院旧址
 癌症手术后的放射治疗,对人的损伤很大。邹韬奋每做一次,即呕吐不止。由于手术中损伤了颌面部的神经,他的半边脸歪了。邹韬奋经常照着镜子,自嘲说:“这倒好,使别人更不容易认出我来了。”
延庆路18弄10号格罗疗养院旧址这时韬奋的长子邹家华(原名邹嘉骅)、夫人沈粹缜先后来到上海。邹家华住在蒲石路二姑家里(现长乐路786号)大律师刘崇佑的大儿子是邹家华的姑父,他一面到医院照顾父亲,一面在附近的大成中学继续上高中延庆路18弄10号格罗疗养院旧址
至1943年9月,邹韬奋在红十字会医院已经住了半年多,为了避免引起敌伪注意,便转移到格罗希路上的格罗疗养院(后改名剑桥医院,现延庆路18弄10号)继续治疗。这是戴笠亲信丁伯雄开的一家私人小医院,只有20张病床。这时邹韬奋的病情又有了变化,癌细胞已转移到脑部,并向下扩散,每天头痛不止,只能靠注射杜冷丁度日。
延庆路18弄10号格罗疗养院旧址
起初,一支杜冷丁能维持两三天,到最后药效缩短,每天都需要注射。夫人沈粹缜也学会了打针。徐伯昕后来记述:“疼痛最剧烈时,先生用两手捧颈,转侧起伏,呻吟不息,眼泪夺眶而出。先生常对在旁的朋友说:‘我的眼泪并不是懦弱,也不是悲观的表示,只是痛到最最痛苦的时候,用眼泪来和疾病斗争。’
延庆路18弄10号格罗疗养院旧址
 徐伯昕后来记述:“疼痛最剧烈时,先生用两手捧颈,转侧起伏,呻吟不息,眼泪夺眶而出。先生常对在旁的朋友说:‘我的眼泪并不是懦弱,也不是悲观的表示,只是痛到最最痛苦的时候,用眼泪来和疾病斗争。’”
延庆路18弄10号格罗疗养院旧址
由于日伪情报机构已经获悉邹韬奋在上海治病,医院更加不安全。邹韬奋不得不转移到了沁园村毕青的哥哥家暂住。此时他已无力写作,剧痛次数增加,从局部扩展到全身,坐卧不安。有时痛得两只手捧着头,一面流泪,一面发抖,从床上爬到地上,又从地上爬到床上,杜冷丁的作用也越来越小。
延庆路18弄10号格罗疗养院旧址
为了便于抢救,曾耀仲医生不惜冒生命危险,把韬奋接进了他自己在祁齐路开设不久的上海医院(现岳阳路190号,徐汇区结核病防治所)。为安全起见,韬奋的假“良民证”上的“李晋卿”改为“季晋卿”,沈粹缜也改称“季太太”。
延庆路18弄10号格罗疗养院旧址
1944年7月24日,一代出版家韬奋先生终于走完了他的人生,享年49岁。临终前,他给夫人沈粹缜写下三个字——“不要怕”。为了不被敌人发现,韬奋先生的遗体仍用“季晋卿”的名字暂时存于上海殡仪馆,两年后才以真名落葬在上海虹桥公墓。
延庆路18弄10号格罗疗养院旧址
1942年秘密赴广东游击区,并于1月辗转来到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 。3月,邹韬奋不幸查出罹患耳癌,被迫回上海就医 。他忍受耳癌袭来的刻骨疼痛,伏在床上,赶写了《患难余生记》一书(未完成)和《对国事的呼吁》一文。弥留之际,邹韬奋口授遗嘱,郑重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请中国共产党中央严格审查我一生奋斗历史。如其合格,请追认入党。”1944年7月24日,邹韬奋在上海病逝,享年48岁。1944年9月28日,中共中央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对其一生及其从事的事业给予高度评价。
延庆路18弄10号格罗疗养院旧址
1944年11月15日毛主席题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延庆路18弄10号格罗疗养院旧址
周恩来和夫人邓颖超:忧时从不后人,办文化机关,组救国团体,力争民主,痛掊独裁,哪怕冤狱摧残,宵小枉徒劳,更显先生正气;历史终须前进,开国事会议,建联合政权,准备反攻,驱除日寇,正待吾曹努力,哲人今竟逝,倍令后死神伤。(挽邹韬奋联)
延庆路18弄10号格罗疗养院旧址

延庆路18弄10号格罗疗养院旧址
解放初上海法院函件:
没收代管剑桥医院(戴笠亲信丁伯雄资产,位于延庆路18弄),财产合并改设上海市护士学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