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谈“核心素养”

(2024-07-26 21:42:41)
分类: 体育教学
       在如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最耳熟能详的一个词:核心素养。什么是核心素养呢?很多一线教师可能并不真正理解,只是把他当初一个张三李四的称呼罢了,似乎还和自己的教学很远,在老师的眼里,心里永远那个词占据着不可动摇的位置:分数!平日里为分数而教,教研活动是论素养而谈。课改与实践教学永远是两张皮。所有有人甚至提出上课上得出彩的,教学成绩未必优秀的。这样尴尬的局面在我们身边一直存在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现在的课越来越难上了,学生要考高分越来越难了。这或许是现在的考试对学生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因此,教师必须也不断学习,更新教学理念,才能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说得更甚者,不误人子弟。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是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在新课标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包含人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所谓关键能力,就是会做事,价值观是做正确的事,而必备品格是指一直坚持做正确的事。有人用"驾驶员开车"来阐释:你在驾校里学会学习交通规则,学会开车,倒车,移库、侧方停车等,这是知识和技能。具体说在简单模拟情境下的知识和技能。到这一步,能说驾驶员具备了驾车素养吗?不能!因为他还么有上路开过车,也不具备单独上路开车的资格。很显然,你要获得开车素养,必须要上路开车,在真实的情境下,应用你所学的交通发挥知识和驾驶技能,在这个过程中驾驶车辆才会形成新的认知,态度、习惯和能力。在复杂的路况下你能开好车,这是你的关键能力,遇到红绿灯或者紧急情况,果断刹车,这是你的价值观——珍爱生命,你一辈子能文明驾驶,这是你的必备品格。
       那么,素养怎么来呢?有专家说,素养是靠自己悟出来的。这是一种高认知,一种专家思维。也有人说,素养是在真实的情境下,在完成某个任务活动中逐渐形成的认知,思维,情感、习惯和技能。由此,素养是不能像知识那样传授的,而是靠自我领悟的,更倾向于是一种经验。在新课程为素养而教的背景下,我们很多教师还是停留在为知识和技能而教的思想层面上。有人问:我不教知识或技能,教什么?当然,教师离不开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但这是为培养学生素养打基础的,只能算完成了一半教学任务,还有最关键的环节就是为学生创设与生活有联系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情境中去运用,在这个过程中,会与实际产生”冲突“,”矛盾“,也会有成功的体验。从而形成新的认知,产生情感和态度,提升学生的能力。所以说,核心素养是在具体真实的情景下通过活动而来的,知识和技能只是为活动作铺垫。
      为素养而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