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地产房房产黄峻楼市 |
分类: 房地产专栏作品 |
【黄峻】国五条恐防成了“项庄舞剑”
近来的楼市与股市沸沸扬扬“大变天”,因为2月20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楼市调控“国五条”,然后在2月26日出台国五条执行细则《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然后整个舆论一下哗然,各种各样评论与看法铺满各大网站,最为强烈就是3月4日的股市,大量地产股以跌停或者放量大跌“迎接”这个《通知》。
那么究竟为什么调控已经是三番四次到“常态调控”,但是舆论与市场反映如此之大?
先看看《通知》中提出6个核心内容,并稍作分析:
(1)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核心是“对执行住房限购和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等政策措施不到位、房价上涨过快的,要进行约谈和问责。”
老百姓好像更为担心这个问责不但没有实效,恐防成了“形式主义”,治标不治本。
(2)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继续严格执行商品住房限购措施,继续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调节作用。
那么,问题就会引申出来了:既然投资主要只有以上这些,而房地产市场2000年以来总体表现远远优于基金股票、理财产品等,尤其是经济危机以来中国股市是全球除希腊外最差的,理财产品近来也爆出问题重重,而PE、IPO的水深局多,也让越来越多投资者却步。
如果投资房地产不打压,那么国内股市基金、PE、IPO等金融证券产品将无以为继。近年一边打压房地产投资,一边“银证合作”、“银基合作”、“银理合作”,利用老百姓对于银行的信赖,用黑销硬销、压任务、搞提成、捆绑贷款等手段才艰难完成。
道理很简单:2000年至今95%以上投资房地产都是盈利,而同期的股民、基民却恰恰相反。尤其是很多如中石油的国企,上市“掏钱”不打紧,还让小股东(股民)年年损失惨重,而企业管理层仍然养尊处优;同样所谓“代为投资的精英”的基金管理公司也是拿着基民巨额高薪却极大部分亏损。如果不三番四次打压房地产市场,这些既得利益者怎么办?
由于近年人民币M2不断放大,广义货币供应量逼近100万亿,巨大流动性风险与通胀压力一触即发。老百姓与民间资本当然心里明白要积极找寻出路保障自己,那么,打压房地产市场这个安全地带,势必将这些民间流动性引导到股票基金等中去,那么要集中“蒸发”这些流动性就是容易的事。回看2010年调控至今的规矩,的确如此。
(3)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及用地供应:这点有点逻辑不清了。地价与税负不降,再向市场倾销大量高价土地与增加税负,可以另市场上产品降价?
而在打压态势下,谁有能力大量招拍挂购买与开发?答案显而易见----国企、央企。那么下一步只会另房地产市场走向像中国石油市场一样的局面:垄断。
(4)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建设:根据社科院公布中国贫困人口5000万估算,历年已经建成的安居工程已经可以容纳有余。那么中低收入家庭为什么还要闹住房问题?原因不过为:A、建保障房来实物化保障方向不对;B、实物化分配不均;C、老百姓要实现那个“被引导的”宏愿“让人买得起住房”----根本就是个神话。
(5)加强市场监管和预期管理、加快建立和完善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一直在提倡,希望可以真实现。
纵论:
(1)通过打压楼市,压制低风险保值的不动产,将老百姓财富与民间资本引导到风险巨大的股票基金市场、理财产品等进行“集中蒸发”,达到既得利益保障与“回收增发货币”的目的。
(2)三番四次打压住宅市场,将较为“聪明的”不肯撤离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资金,推向目前已经泛滥的商业地产项目。近年国内各大城市商业地产如雨后春笋的集中开发,风险已经慢慢显现。而商业地产涉及资金非常庞大,这个“推向”将使到以上第一条之外的民间资本在商业地产白热化竞争中“窝里斗”。
(3)以房地产投资推高房价为借口,掩埋税负推高房价的症结,转移视线,继续增加税负。不幸,这个已经变成事实:二手房的个人所得税20%征收。
国内楼市其实一直有放出巨量的二手房,性价比往往超过商品房,降低其交易税负,甚至免去,才会鼓励庞大的二手房流向市场,一方面立马大幅提高市场供应量,稳定价格;一方面让刚性的买到价廉物美的房产,也让改善型需求得到合理释放。
而目前的措施,猛力打压原持有房产者,一方面改善型无法改善(改善型才是市场健康发展的源动力),一方面刚性被转嫁税负。
所谓不会误伤刚需不过是强词夺理罢了,就如中国汽车全球最高税负,一台国际价格10万人民币的车到国内就边20-30万,你要4S店“补贴税收”按照10万来卖?
(4)加强国企、央企在房地产市场的垄断。这点舆论上一直沸沸扬扬,也不用细说。最担心是国企央企的进一步垄断,令国内房地产市场变成国内石油市场垄断一样,到时老百姓就苦不堪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