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酒行业内部竞争分析
(2010-10-07 16:52:15)
标签:
张裕
红酒行业
竞争
品牌
渠道
|
分类:
行业分析
|
红酒和白酒同属酿酒行业,但是它们两者个性明显,如果用酿酒行业的眼光只看到它们的共性,最后可能要吃大亏。红酒不同于白酒,是舶来物,首先在文化底蕴上差距就非常大,白酒是国粹,壁垒很深,没有国外竞争者的竞争,高端白酒得益于历史的传承品牌壁垒非常高,消费弹性大,甚至于不断涨价仍然脱销;红酒进入中国可能也就200年历史,现在的红酒文化还在培育,人均消费量还非常的低,市场空间非常的广阔,但是品牌相对弱势,你不要看张裕是百年品牌,但是红酒的弹性远没有白酒大,具体体现在红酒是不轻易贸然提价上面,而且红酒歧异化没有白酒的大,对于不懂红酒的人类似于标准化产品,张裕的跟长城的红酒拼在一块品尝的差别我想绝对没有茅台跟郎酒的大。下面先讨论一下红酒行业内部竞争状况:
一 行业竞争的不利因素
1 国外竞争对手:
红酒跟白酒在竞争对手上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竞争对手上,红酒在国外类似于国内的白酒,有上千年的历史传承(古代英勇无畏的水手把葡萄树枝从尼罗河的山谷和克里特岛带到希腊、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再由此传入法国)其中就以法国的红酒最负盛名,所以国外竞争对手无论是在文化底蕴、技术、品质上都要占优。但对国内红酒生产企业非常有利得一点是我们有时间,时间指的是我们的红酒文化还没传开,而且一种文化不是数年可以完全培育起来,而在这个过程中国内大型生产企业担当了文化传播的领导者角色,使得虽然在文化、技术、品质都处于劣势,但是容易在文化传播中建立和强化品牌。还有一点非常有利的是,国外红酒品牌没有绝对的强势品牌,即使法国干邑也只是同一个地区生产出来的优质红酒,干邑里面还得分多种档次,都没有像可口可乐这种一统天下的品牌,这种文化对于国内正在培养中的品尝红酒的群体无疑是复杂难懂的,所以国外品牌强势迅速占领国内市场制高点可能性不大。
2 大幅度增容
红酒消费属于快速消费品,有泛消费品的弱周期共性。但弱周期性仍然有周期性,因为他并没有粮食等消费品的刚性需求,特别是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全球范围的经济衰退很容易出现国外过剩红酒对国内的倾销,导致其周期性的放大。具体一点就是2008年红酒33%的行业销售增速收入降至2009年19%增速。但还不至于整体行业出现亏损的情况。
3 退出壁垒较大
设备专用性较强,折现率较低
二 行业竞争的有利因素
1 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
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2006年的数据显示张裕、王朝、华夏三大红酒生产企业产量是市场总量的52%,利润总额占了市场的70%,近4年来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王朝面对张裕、华夏竞争,竞争力不断衰退,现在真正有竞争力的是张裕与华夏的形成了寡头垄断竞争态势,张裕的利润总额更是占了全行业的46.9%(2007年的数据),寡头垄断容易建立起行业秩序,使竞争更趋于良性发展。
2 产业空间广阔,行业发展迅速
现在红酒在国人中的年人均消费量大概在0.5升,国际平均消费量在20升,我们的邻国小日本的红酒文化跟我们相比有类似之处,而日本的红酒消费量在2升左右,但个人认为我国国人历史多年的酒文化和文化兼容性使得国人消费总量平稳之后是要超过小日本的,所以行业容量至少在4倍以上。随着健康的饮酒概念的推广,少喝有益(这是大众说的不是医生说的)的红酒观会使更多的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红酒,消费升级和频发的食品事故使得国人更倾向于选择大品牌,高端品牌,结合红酒文化优雅感,走高端路线更容易得到认同。
行业发展没有白酒稳定,但即使在金融危机销售收入仍然有19%的增长,2008年则有32%的增长。总体来说,行业发展处于成长阶段。
3 歧异化
正如第一段所说的,红酒的歧异化没有白酒高,即使是张裕仍然是出于品牌的建立阶段,并不能单靠品牌因素来提价,消费弹性相对较小,张裕是属于好的行业+好的管理层+好的战略类型,并不代表很宽的护城河。但是因为食品安全因素和红酒文化定位,红酒品质差异等红酒行业仍然属于歧异化程度较高的行业。
总的来说,红酒行业广阔的市场空间,高速的发展,较弱的周期性使我垂涎,张裕的强势(不是股价的强势,是市场地位和利润占有的强势)更使我思想膨胀,在寡头垄断阶段,国外品牌没有形成真正威胁的基础上,张裕继续致力于红酒文化的生产和推广者,有可能成为真正的伟大的企业。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