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宁的买入看我的估值系统与买入策略
(2010-06-24 07:38:13)
我买入苏宁的平均成本价是10.7元,可以说是我现在持股相对估值里面最低的,也非常的惊讶可以以这个价钱买到仍然高速成长的股票(当然可能因为规模的因素,不可能每年翻番了),我们作为价值投资者应该感谢系统风险,不是中小板集体调整错杀了苏宁,我认为很难用这个价钱买得到。
现在我并没有使用以前博文里面提到的DCF估值系统,虽然DCF是公认也是我承认的唯一一个为企业合理估价的理想系统,但是我发现DCF因为很多参数没有标准答案,很容易主观调节,而且很多参数实在是很难把握,把握不好只能是误导自己(你看看各个券商的估值就觉得可笑)。我们其实并不需要准确估值,就像巴老说的,你不需要知道那个人准确是多少磅,但我看到他就知道他是肥是瘦。所以我更青睐于相对估值系统。
有个估值的前提就是我的估值系统是建立在企业的基本面没有很大变化的前提之下取值的。
我的估值主要是历史PE结合PEG估值,
PEG
我要求买入股票PEG小于1,小于0.8更理想
PE
历史PE我总结了苏宁上市以来每个月的最高与最低PE,把所有最低PE取平均值就是我购入估值上限(我还习惯剔除2007年疯狂的数值),然后我找出历史最低PE,历史最低PE是购入估值下限,在每月平均最低PE和历史最低之间分次购入。
针对大盘的疯狂状态,在上证指数处于历史低位的时候,我有可能采取一次性买入真正优秀的企业,这个时候踏空的风险远远大于继续下跌的风险,但这种机会并不多,例如现在苏宁最后一次买入是10.2元的时候,完全是满仓了。
我的估值系统没有巴老的打折的概念,个人认为打折是要建立在绝对估值基础上,没有精准的绝对估值打不打折只能是误导自己(懂得不能做的比懂得能做的重要),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判断企业是肥是瘦。
最后一点不得不说,对于真正优秀的企业,估值系统都是更应该倾向于买入而不是不买入,每一次高点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是小涟漪,对于投资者来说精准估值只是致富与致巨富的区别(参见
估值与致富,估值与致巨富)
而对于大多数的我们而言,致富与财务自由已经足够。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