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朋友的聊天
(2024-01-30 15:11:58)我也是渐渐理解笛卡尔的,他的思想是从怀疑产生的,“我思故我在”的思想路径是——通过怀疑“他”证明“我”在。
其实我和他一样都是从怀疑开始的,过去我一直说反对一直说打倒一直强调人的勇气和胆量。潜意识里我好像一直就很清楚,“他”思“我”就没思,“他”在“我”就无法在。
这里你又提醒了我一下,是的,“我怀疑我才能在”,真正的“在”既有客观性更有自我意识性,就是我必须意识到我在我才能在。
最近我也读了点海德格尔,他的叙述很混乱,而且翻来覆去。他是典型的哲学思维方式,一切是论证来的,我不,我是宗教思路,基本不论证,都是直接说结论,像耶和华那样说有光就有光说有水就有水。他谈意识谈的干巴巴的,一看即知是理性的结果,觉得他的表达缺乏灵动性。萨特谈意识,和王阳明差不多,也是“意识不空必着于物”。他谈得很囫囵。我的意识和他有很大区别,我是向趣向神,他没趣没神所以他的结论是“肮脏”。
神性是无可置疑的形而上学,不要把形而上学技术化,如果把形而上学技术了这种方法就死了,没价值了。形而上学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任何人都具备形而上学能力,只是使用程度的有区别罢了。
只喜欢海德格尔的“此在”概念。他的“此在”不是单独的在,而是整体的在,这点不得了,赋予“在”以神性。过去听人说的“此在”和我现在的亲读不一样,过去他们往往把“此在”说成是具体在,现在读了海德格尔才知道,他的在不但不是具体的在,还有相反性——“此在”不是孤立的在,有辐射性,是整体的反映,是个具有神性的在。
你说的对,“我怀疑我才能在”已经产生了思想跃升。你这一提醒我更明白了,是,最高级的在一定是神性层面上的在。最高级的在就是我们说的事实,不管“直接事实”还是“至高事实”都是神性的,都具有不可质疑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