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城时评)一纸章程去不了高校行政化

(2014-11-27 01:04:45)
标签:

教育

吴龙贵    


    近日,教育部公布厦门大学等15所高校章程核准书,系第5批出炉的高校章程。目前已经有47所大学出台章程,内容涉及政校分离、教授治学等,超过9成高校明确将设立纪检职能机构,学生可参与调查违纪行为。另据时间表,114所高校将于年底前全部完成章程制定与核准。(《法制晚报》11月26日)
    章程应当就是大学的“大法”。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大学却只见校规不见章程,这不仅与现代大学独立自主的办学精神与理念不符,也对高校的管理和教学带来了诸多问题。
    把高校制定章程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传递出高等教育改革的强烈信号。而说到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校去行政化首当其冲。记者梳理发现,政校分离、教授治学等去行政化内容在47部高校章程中均有突出呈现。其中,“自主”一词共提到了553次之多,平均每所高校都提到了10余次,教授治学也得以凸显,有34所高校提到了这一概念。可以看出,高校自身对于“去行政化”有着比别人更为强烈的渴求。
    高校行政化之所以为人们所诟病,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它违背了教育规律,破坏了大学内在成长的机理。“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早在90年前,国学大师陈寅恪就提出了大学精神和灵魂在于自由和独立。而浓重的行政化管理在大学里滋长和蔓延,显然与此格格不入,甚至严重冲突。
    行政的归行政,学术的归学术,大学行政化很容易影响学术研究和教育水平,挫伤教职工的积极性。同时,高校实行行政化管理,按行政级别论资排辈,没有平等意识,学校只对上级负责,而不对教育本身负责,也使得我们的高校办学水平普遍不高,个性与特色严重流失,缺乏竞争力。当然不得不说的是,近年来高校成为腐败高发之地,也与行政化管理模式下权力过度集中及信息不透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高校去行政化,当然离不开大学自身的努力。通过制定章程,完善大学的自我管理机制,就是一种改革方向。这方面,不少大学已经有了突破性的探索和尝试。譬如,超过九成的大学提出设立纪检机制,在人员组成上,学生参与力度明显加大,明确了学生可参与校务,甚至可参与调查处理学校人员违反校纪行为等。但正如有学者所担心的,大学章程的内容有多少能够真正落实?如果相关条款不能落地,那么章程只是一个摆设。
    这样的担心,指向的其实是这样一个问题:仅靠一纸章程并不能去除大学行政化。需要指出的是,此次高校统一制定章程,本身就带有行政指令的意味。按照教育部的部署,2015年年底之前,所有的高校完成章程的制定工作。而所有高校的章程,最后都还得经过教育部的审核。章程是大学自治管理的标志,却还得经过行政审批,折射出的依然是一种行政化管理思维。这要么是高校自治缺乏信心,要么是管理者过度自信。
    说到底,高校去行政化,必须得“内外兼修”,一方面是大学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则是行政部门主动放权、让权,逐步脱离对高校的行政管理干预。换言之,如果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只是在权力的操作下进行,在指定范围内实践,那么意义将非常有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