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华
4月23日,媒体报道了西安市政府关于艾滋病防治新规中,提出要在普通中学校园超市销售安全套或设置安全套发售装置,引起各方热议。当天,陕西省卫计委回应称,这是省政府经过多番调研、慎重研究决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艾滋病。对于普通中学校内销售安全套,家长反应不一。2013年1月至10月,陕西省新增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1110例,90%以上是性传播引起的,发病人群以青年、务工人群为主。(《华商报》4月24日)
向中学生出售安全套,很容易让人产生疑虑,担心孩子们过早接触安全套,是不是有点操之过急?会不会对学生性行为形成鼓励?而另一方面,学生性行为有增多趋势,而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日趋低龄化也让人担忧。因此,和过去很多类似的做法一样,此举难免会引发争议。
但和此前类似做法相比,这一次显然有所不同。无论是广州市提倡将安全套放进学生书包,还是濮存昕给女儿的行李中放上安全套,这些直接的“硬塞”,显然更是对性行为的默许。在校园超市销售安全套,学生与安全套之间,还有较长的“安全距离”,因此易于被人接受。
从利弊方面来看,此举对提高中学生的性防护能力,避免因不洁性行为感染性传播疾病,所起的作用是显著的。而对学生性行为有多大的鼓励,在这方面有较大的意见分歧,有人认为即使有影响,也可以通过其它办法来化解。因此,对于一件明显有利、但弊端不明确的事,是值得去尝试的。
至于如何避免此举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应属中学生性教育范畴。预防疾病与性教育,是两条并行的措施,是不应该混淆的。不仅如此,两者还可实现互补,教育没到位的,应该以疾病预防来填补,才可避免孩子们因无知而走向深渊。而预防措施所导致的不良影响,完全可以用性教育来纠正。
过去,在宾馆、酒店和娱乐场所提供安全套,也曾一度被认为是对婚外性行为和卖淫嫖娼的鼓励。然而,社会管理与疾病预防是两个不同领域,公安等部门的管理教育,与卫生部门的疾病预防,两者并不矛盾,多部门各司其职,以不同的角度来应对这一社会问题,可以很好地解决纷争。以至于当前,在许多场所提供安全套,已被社会所广泛认同。这样的道理,可以借鉴到对学生的性教育与性疾病预防上。
可见,在中学里出售安全套并非操之过急,而是做好性传播疾病预防的有效举措。当然,对中学生的性教育更不可忽视,只有性教育与疾病预防两者相互结合、形成互补,才能做到趋利避害,从而被更多人所接受。“在校园设置安全套只是综合预防措施之一,防艾教育要和防范同时进行。”陕西省卫计委疾病预防控制处有关负责人说。以此看来,趋利避害还是有望实现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