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城时评)山寨评比贩卖的是公权力

(2014-02-17 01:00:24)

吴龙贵

 

    今年1月11日,一个名叫“医院管理学会”的组织在北京召开了“2013中国医院管理学术年会暨颁奖典礼”,这里颁出的“全国十大百姓满意放心医院”、“十大百姓用药放心药企”等奖项全是明码标价,很多与会者就是为了一块牌子,愿意花高价前来“购买”。(《京华时报》2月16日)
    经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曝光后。国家卫生计生委于16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关于“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有关问题的声明。声明指出,国家卫生计生委与“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不存在业务指导关系,该学会所评出的所有奖项均属违规和无效——又一个顶着“中华”之名的“牙防组”。
    早在200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就下发了《全面清理评比达标表彰的通知》,明确规定,要求基层、企业、群众出钱出物出工或以各种名目收费的评比表彰项目一律撤销。但事实证明,评比泛滥之风在某些行业、某些地区并未得到实质性的遏制。揭开“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的画皮,我们很容易发现某些评比几乎已经到了丧失理智的程度——近300个机构和个人,少则一个奖,多的拿了好几个奖,最夸张的是,一个医疗行业的评比,居然有某餐饮企业获得了“最具品牌餐饮100强”的奖项。如此滥设滥发奖项,不仅失去了评比的意义,甚至评比本身都已经沦为荣誉批发市场。
    “批发荣誉”并非“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的独创,前有忽悠了国人十余年的“牙防组”,后有沦为笑谈的“中华脊梁奖”,走的大致都是这样的路数。此类评比之所以此起彼伏,巨大的利益诱惑恐怕是最为直观的原因。以此次评比为例,奖牌一共发放了321块,按照会务组工作人员的报价,这次主办方收了将近1000万元。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看,简直就是空手套白狼。而对参加评比的医院、药企等单位而言,虽然花费高价买来奖牌,但这笔费用最终都将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有参评的企业表示,“花钱买个牌,装门面,回去以后挂着糊弄老百姓呗。”
    评奖主办者得利,获奖者得名,这评比“二人转”转走的是医疗机构的公信力和消费者的腰包。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部分。行业评比之所以泛滥,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公权力的滥用,以及背后公众所看不见的利益输送。在主办方发放的《会议指南》中,这个学会的名誉领导都曾在相关的主管部门担任过领导职务,同时,颁奖仪式当天,这些重量级人物也来到现场助阵,上台颁奖并与获奖者合影留念。主办方说:“请领导是需要费用的。”想来,领导的出场费也相当可观。
    很明显,在这场山寨荣誉评比之外,还有一场实质性的评比,主考官是这些“曾在相关主管部门担任过领导职务的重量级人物”,他们手中的权力和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是决定性因素。而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参评单位都需要通过参加评比来获得审批、考核、招标等方面的好处。在这个过程中,主办方不过是一个利益交换的中介而已。由此,“圈钱”的评比与权力腐败挂上了勾。“评比经济”的长盛不衰,原因不单是那些五花八门的奖牌有吸引力,更是权力有吸引力,借助权力的魔力可以做成一本万利的生意。
    对于此类评比,仅有清理是不够,还需要彻查背后的权力腐败。因为权力不仅是此类评比的参与者,更是保护者。“分猪式”的山寨评比贩卖的不仅是荣誉和奖牌,还有公权力。这是必须厘清的现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