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涵涵
因为过年回谁老家的问题,23岁妻子李某和丈夫张某发生争吵继而撕扯起来。盛怒之下的李某强行将张某赶出家门,将门反锁后打开燃气自杀。经过抢救,李某已经脱离危险。(《齐鲁晚报》1月24日)
国内民意调查机构零点指标最新调查显示,在调查的6个城市中,因“除夕去谁家过年”发生过争吵的夫妻达28.4%。说明现在被“回谁家过年”困扰的家庭真不在少数,俨然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春节子女双双归来、合家团圆是父母翘首以盼的大事。小李与小张无疑都是孝顺的子女,都不想自己的父母“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是因为回谁的老家,以命相逼,如此大动干戈,不值得。
其实回家过年的争吵只是楔子,实际上关乎夫妻双方在家庭中的地位,传统习俗和现代观念的冲突,以及婚姻的和谐程度。那么,首先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就要心平气和地探讨,拿出一个尽可能被双方接受的方案;其次,要摒弃传统观念。以前儿媳回婆家过年天经地义,可如今随着独生子女夫妻群体的不断壮大和男女平等观念的深入人心,儿媳必须舍娘家回夫家的习俗变得难以接受;第三,一语不合就引发大战乃至开煤气自杀,不注重沟通与妥协的毛病可见一斑。父母们倘若听闻是因为此事而生变,恐怕也暗自神伤。是佳节未喜,反添新愁。
实际上,解决“回谁家过年”困扰有多重途径:距离近一点的可以合理安排行程,轮流回家;远一点的今年夫家,明年娘家,关键是双方要彼此尊重,取得共识。而老人们也不要因此给小夫妻施加压力,不要动辄上升到“不孝顺”“没地位”的高度。也不要墨守成规,在身体和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尝试新的过年方式,或到子女家团聚,或到第三地旅游,不仅解决了子女们的奔波与争执,自己也得以放松身心,何乐而不为呢?
“三成夫妇为除夕回谁家过年吵架”这个问题不容小觑,然而,反过来看,不是还有七成夫妻比较淡然、妥善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吗?或许我们改变不了回家过年的距离,但是可以改变我们的心态,拓宽我们的思路。过年回家是开心还是闹心取决于夫妻双方是否彼此体谅、推己及人、相互尊重,也取决于家长们是否胸襟开阔,与时俱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