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事快评)留守儿童“殇春”呼唤“孤岛营救”

(2014-01-24 00:43:08)

白翎

   1月20日上午,安徽望江县华阳镇一所学校,学生们从老师手里接过成绩报告册,愉快的寒假正式开始。然而就在当晚,9岁的三年级学生小林(化名)却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孩子被发现时,缢死在厕所的横梁上。警方初步认定是自缢身亡。学校调查称,当天吃晚饭时,孩子外公外婆说爸妈不回来过年,小林的情绪很低落。(新华网1月22日)
    春节迫近,越来越多的人踏上返乡路,奔向这个中国人一年中最热闹的团圆节,在这样的氛围里,关于这位留守儿童的悲剧,带给我们莫大的遗憾和伤感。
    每年春节,通常是孩子最期待的节日,新衣服、压岁钱、丰富的零食、炮竹礼花,以及“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欢庆热闹,都让他们兴奋。当然,这一切快乐都建立在可承欢于父母膝前的前提下。可以想象,小林也可能像其他孩子一样,翘首以盼这个一年中少有的可以在父母面前撒泼弄娇的日子——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所以对于他来说,能够见到父母是春节最大的期待。不论导致他自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父母不回家的消息很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尽管小林的状况还有一定的特殊性,父母离婚并各自组建了家庭,但无疑他经历过的孤独守望和情绪低落却可能是很多留守儿童共有的。目前,国内与农民工父母分开居住的儿童约有6000多万,约占全中国儿童总数的22%,占中国农村儿童总数的38%。火热荧屏的《爸爸去哪儿》中,孩子们可以任意撒娇卖萌,但对于留守儿童,追问的却是“爸妈去哪儿了?”他们要过早地承受独自坚强并成长的苦涩。长时间与父母分处两地,盼春节团圆的心情尤其浓厚,而现实是,一些留守儿童的团圆梦可能落空。
    总部设在北京的企业咨询机构瑞联稚博1月9日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80%的留守儿童家长觉得自己是不合格的父母,70%说感到愧疚和焦虑。在农民工那里,对于孩子的无法周全照顾颇有些无奈的意味。当被问及亲子分离的主要原因时,68%的受调查农民工表示没时间照顾孩子,半数以上提到了城市生活成本高,30%说“难以在打工地平等地获得教育和社会服务”。具体到春节,有媒体报道,因为春运一票难求,让众多农民工选择不回家。
    因此,在又一年春节到来时,有必要再次呼吁对于留守儿童的关爱。一来,有必要提醒那些在外打工的父母们,以小林的“殇春”为戒,尽力排除工作时间与买票问题上的困难,与孩子团聚。更不要以想继续赚钱或省钱为由不回家,这可能是得不偿失;二来,企业及交通运输部门应加大对农民工返乡的支持力度,让思归者都能如愿;此外,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校方面,在节前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且不止于赠送棉衣手套之类的形式化活动,更应加强心理干预。缺少家庭温暖和家庭教育的童年,是残缺的,并潜伏着种种危机,需要父母、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各方面倾注更多的关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期待有更具体的动作。
    当然,从长远来看,改革户籍制度和教育制度,降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教育和生活成本,才能让农民工的行囊装得下亲情;加强地方城镇化建设,弥合城乡差距,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才能让农民守得住亲情。也才能从根本上解救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三留守”的孤苦。我们希望,至少这个新年,他们能在团聚中暂停留守的日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