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木静
近日,网友“作家文道”总结了一系列“快要失传的中华礼仪用语”,经过大V转发后,引发众多网友的热烈讨论。有大V表示,“传统礼仪,没有敬烟陪酒,没有八面玲珑,传统礼仪用语之美,在朴实无华中透着一腔真诚!”这一观点获得了不少网友的共鸣。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礼体现在生活、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可以说,礼仪是日常生活交际与往来的重要内容,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演绎成为了一种文化。然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变化,一些重要的礼仪用语,慢慢都没落与消失了,这不得不令人忧虑与思考。从一定程度上讲,文明礼仪用语的逐渐消失,正反映出我们对文化传统的遗忘与失却,也显示出一种深刻的文化危机。
有时一句恰当而准确的礼仪用语,在合适的语境中,却起到十分重要的润滑作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氛围,往往靠其营造与衬托着,一两个字,却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与意蕴。大方、得体、自然的用语,能够促进人际交往。而与此相反的是,一些不注重礼仪用语的现象,却时有发生。要么词不达意,要么张冠李戴,更或者缺乏对对方应有的尊重,往往会产生着不必要的尴尬与误会,这都是文明礼仪用语缺失带来的不良反应。
细细分析这些年,发生着一些有悖常理的社会现象,其深层次的原因,都与缺乏对文明及传统文化的了解有着直接与间接的关系。文明礼仪永远都不会过时,“做人先学礼”,礼仪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对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延续,是全社会的共同的责任,应该引起每个人的重视。
文明礼仪重在精神传承,更注重这种合理的语言形式的规范与延续。修为与粗鄙,涵养与浅薄,往往在一句话之中就能见分晓。一个社会的发展需要靠内在力量的支撑与推动,诚然与时俱进的用语,值得提倡,但这种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展,也不能丢,这在很大程度上,彰显着我们对传统文化发展的胸怀与眼界。让那些行将失传的礼仪用语复活,旨在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于传统文化的记忆,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成长与进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