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事快评)“小编”算是临时工的新昵称吗?

(2013-11-12 01:21:58)
标签:

杂谈

邓海建

 

    最近,北京地铁官方微博发布图文,称“‘蝗虫’过后的10号线,一片狼藉”,并称“北京有时候宽容过了头,对于恶意破坏北京首都的行为,我们只想说,‘这里不欢迎你!’”此微博发出后迅速被删除,但引发巨大争议。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回应称,该微博为微博部小编所发文明乘车的宣传,未料到其表达方式引起争议。(《京华时报》11月11日)
    一则文明乘车的宣传,却以极不文明的姿态彪悍地呈现在官方微博上,这样的反差足以令人瞠目。公共服务部门将服务对象的不文明行为比喻成“蝗虫过境”,调侃之味寥寥,讽刺之意昭然。
    地铁上本就人来人往,北京地铁更是客流频繁。北京地铁官微为了证实“蝗虫”之说不假,还留下了10号线人去车空的照片,看似有图有真相——但值得注意的是:仅以10月21日为例,北京地铁日客流量达到1042.66万人次,其中10号线日客流量为193.83万人次,居第一位。如此繁忙的线路、几乎爆棚的人流,最后留下的也只是些许垃圾而已,究竟要在怎样的道德坐标上,才能将这些垃圾的主人定义成“蝗虫”?
    “蝗虫”一说之所以几小时内引发数万评论,离不开以下几个原因:一者,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国有独资的特大型专门经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网的专业运营商”,如此苛责自己的服务对象,无论从道德或权力角度来说,是否合乎身份?二者,乱丢垃圾固然不对,只是,地铁上准备好配套的垃圾桶等基础设施了吗?三者,有几张废纸就大骂乘客“蝗虫”,自己运营出了问题的时候,该以怎样的动物形象自居呢?2013年10月24日下午,北京地铁10号线再次发生线路故障,受之影响的乘客不计其数。进入10月,这已经是10号线第6次“罢工”。按照北京地铁官方微博的逻辑,被称为“蝗虫”的乘客们是不是也可以义愤填膺地对地铁公司来一句——“对于恶意破坏北京首都的行为,我们只想说‘这里不欢迎你!’”要知道,比之于车厢里的几张废纸,地铁连续“罢工”的影响显然坏多了。
    动辄就骂国人为“蝗虫”,这是一个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的“习惯”。历史上,以“蝗虫”来形容中国人可以追溯至19世纪,英国旅游家立德描述过,“中国人永远像蝗虫一样,凡经之地寸绿不留”;此后,大凡形容中国内地人或某地人为“蝗虫”的,基本上都带着深不见底的有色眼镜。今天,当民众宽容了公共服务的独家专营,包括隔三差五的“罢工”,却被其堂而皇之地称之为“蝗虫”,这种错位而悖谬的逻辑背后,究竟隐喻着公共服务企业怎样的素养与取向?
    既然有“微博部”,既然是文明宣传,这说明相关企业对官方微博确实重视有加。在这样的语境下,“蝗虫”还能悍然出炉,恐怕就不能说只是表达方式上的见仁见智。“小编”显然不是临时工的新昵称,公众介意的,未必是具体工作人员的傲慢与偏见,而是担心在官方话语平台上的“蝗虫”之说,会否是地铁公司的真实心思。于此而言,微博好删,民意难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