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锐
孙杨豪车追尾引来的驾照风波在发酵的同时,也引发一些网民对驾考制度的吐槽。记者采访发现,虽然用钱买驾照的现象在大城市已几乎绝迹,但学驾照给教练和考试工作人员“意思意思”、一些小城市用几千元上下“打点”就能取得驾照的情况依然存在,这些驾校陋习和潜规则在给社会带来安全隐患的同时,也已成为群众关注的行风热点。(《新京报》11月11日)
驾考过程的重重黑幕、潜规则,只要是考过驾照的人都或多或少有所感触。在某些地方,驾校和考试部门存在说不清、道不明的利益关系;教练随意吃拿卡要;驾校为了保证“通过率”,各种奇招迭出……这些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
而学员和教练搞好“关系”,直接关系到在通过不了考试的时候,他是否愿意拉你一把。笔者在第一次考科目二时没有通过,可是和笔者一起挂科的小姑娘,给教练打了一个电话,就获得了训练科目三的资格。这让笔者第一次见识到了教练的“能量”。
驾校还有更“潜”的规则。驾照考试越来越有“规律”可寻,不少“资深”教练深谙考试之道,有诸多所谓“秘籍”、“口诀”,只要你肯听话,按套路出牌,哪怕没有摸过几次车,也可能轻松过关。不得不说,“先拿本,后学车”,这已经成为了很多地方的学车惯例。
在这样一种模式下,各方似乎都是受益者。驾校提高了通过率,考试工作人员获得了“意思意思”,教练得到了“实惠”。考生虽然吃了“眼前亏”,但毕竟驾照到了手。然而,驾校也沦为了炮制马路杀手的流水线。
虽然公安部交管局在去年推出了多项新措施严格驾驶人考试发证、上路行驶、教育管理等,更是严令要求,凡是发生交通死亡事故的,要对司机考试、发证等环节进行责任倒查,发现违法违规发证等问题将严惩。但这也只有在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时,相关追责才能开启,在实践中,追责更是鲜见。
因此,是时候出重拳刹一刹用生命浇灌的驾考“潜规则”了。唯有实现对相关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的零容忍,才能让驾校和驾考回归应有职责,而不再是个投机取巧之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