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疆
伴随着一起车祸,奥运冠军孙杨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11月3日下午2点10分左右,在杭州市体育场路武林广场西跑道附近,一辆白色保时捷卡宴与公交车发生刮擦事故,保时捷卡宴司机为奥运会游泳冠军孙杨。警方随后发现,孙杨涉嫌无证驾驶。事后,孙杨在微博表示歉意:“由于平时忙于训练比赛,对法律知识的淡薄,导致今天的错误。我已进行深刻的认识和反思……”
对于孙杨来说,2013年无疑是事业获得巨大成功的一年。与此同时,在赛场之外,今年却堪称孙杨的多事之秋,“爆粗口”、“耍大牌”、“恋爱风波”、“师徒不和”……一系列负面传闻围绕着这颗新兴的体育明星。
伴随着孙杨的负面传闻,曾引起不少争议,如果说以往的负面传闻只是涉及个性及私事的话,这次则完全不同——无证驾驶本身属于不折不扣的违法行为。11月4日下午,孙杨已被杭州市公安交警部门罚款,并处行政拘留7天。看到这样的结果,那些担心警方是否会恪守“法律面前人人平”准则的人,应该可以放心了。尽管如此,此事仍有值得反思之处,那就是,一颗备受推崇的体坛新星何以如此藐视法律,甚至就在道歉中也轻描淡写地用“忙于训练比赛”开脱?
实际上,近年来体坛明星“惹事”屡有发生,2011年发生在中国短道速滑队内的“打架”和“内讧”事件,至今令人记忆犹新。2008年10月11日,北京西直门附近的腾达大厦前的停车场内,一个走路晃晃悠悠的男子嚣张地喊道:“我是世界冠军,打你能怎么着!”这位语出惊人的世界冠军是王皓。
从“我是世界冠军”到“平时忙于训练比赛”,虽然两起事件起因性质完全不同,不过两位当事人的心声却出奇地一致——因为是世界冠军,所以可以无端打人;因为忙于训练比赛,所以触犯法律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在这样的处事逻辑中,“金牌至上”的价值观展现无遗,在某些运动员眼中,只要能创造佳绩,就理所应当成为公众宠儿,就足以睥睨一切制度藩篱。正因为如此,一些优秀运动员在外为国争光的同时,却不惮于在内出丑,从而留下一段段令人瞠目的轶闻。
关于“金牌至上”的举国体制,以往公众反思的内容大多局限于失意者,很少有人想到,“金牌至上”的竞技体育模式,对于那些金牌选手来说同样意味着伤害——在运动成绩高于一切的价值体系内,运动员的综合素质普遍受到漠视。“在外争光、在内出丑”的体育明星,固然暴露出自身诸多问题,但唯成绩是举的体育培养机制未尝不是一个外部诱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