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城时评)穿过喧嚣 回归法治

(2013-09-27 01:23:10)
标签:

杂谈

本报评论员 吴龙贵

    北京海淀法院26日上午对被告人李某某等5人强奸一案进行公开宣判。被告人李某某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
    很少有哪一个案件受到如此大的关注度,也很少有哪一个案件引爆如此多的社会议题。从今年2月事发,到9月26日北京海淀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李某某等5人强奸一案历时7个多月。这期间,由于“谎报年龄”传闻、换律师风波、“受害者是陪酒女”以及“轮流发生性关系”等诸多事端与变故,加之李某某“星二代”的特殊身份,案情一波三折、话题不断。鉴于其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李某某案的一审落幕,既是一种结束,也是一种开始。
    对于这一判决结果,原告方表示无异议,被告律师虽不认同,但表示“对事实、司法和未来的信心永不磨灭”。而在一项3万多名网友参与的网络民意调查中,有六成网友认为“判罚得当”。此案判决之所以获得广泛的尊重和认可,显然并不仅仅是因为它契合了相关各方的心理预期,更因为它建立在严谨而缜密的法律论证之上。
    法院认定,李某某在共同犯罪中属于犯意提起者、主要暴力行为实施者,地位与作用明显大于其他被告人,且无悔罪表现。鉴于其犯罪时属在校学生,系未成年,本着有利于未成年罪犯的教育和矫正原则,对其依法从轻处罚。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既不因为李某某的显赫背景而网开一面,也没有因为舆论的声声“喊打”而矫枉过正,这是个案正义的最好体现,事实上也是审判赢得独立和尊严的基础。
    李某某案关涉到“星二代”的教育问题,关涉“拼爹”的社会公正问题,但归根结底它是一个法律问题。那么,就应该按照法律的方式来加以解决。无可否认,在李某某案的整个审理过程中,舆论的极高关注度,客观上减少甚至消除了外界干预司法的可能性,但法律的真正价值其实是体现在其恒定性和可预期性,体现在其内在的价值体系上,而不是刻意去迎合某个阶层的喜好。换言之,如果公众认为李某某案得到了一个公正的判决,那么它首先是法律和法治的胜利,而非民意或者舆论的胜利。
    这正是李某某案的一审判决传递出的最积极信号。舆论监督之于司法公正从来不可或缺,但舆论的喧嚣一时充其量只能保障个案的公正,只有法治精神的真正回归,才能让整个社会逐步抵达正义。
    从司法实务的角度看,李某某案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刑事案件,其之所以不断发酵,乃至演变成一个全民热议的事件,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此案涵盖了一个转型社会所普遍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公众把对社会的一些不满,借由个案宣泄出来。人们对李某某案的种种猜测、质疑,抑或是某些恶意的想象,并非是对当事司法机关和当事者有偏见,而是因为这些问题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可能存在。
    李某某案也许会因为其影响力而成为一个标志性的案件。但人们更加期待,当下一个“某二代”站到被告席上的时候,可以坐在家中冷静旁观,并且坚信法律可以做好一切。这其实才是社会的常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