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事快评)对“宋朝有城管”不能只知其一

(2013-08-31 01:10:21)
标签:

杂谈

毕晓哲

    8月29日,广州市第14场市政府领导新闻发布会举行,副市长谢晓丹一下回答了15位记者的提问。对于城管问题,谢晓丹显然有所准备,他从“城市”来源说起,引经据典,“我查了一些资料,古代就有城管,在宋朝京城就有一支500人的专门从事城市管理的队伍。”(《新快报》8月30日)
    这位广州市副市长的说法还是可信的。按照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比较繁华的集市,就已有了“城管”的雏形。史书记载中最早的“城管”是周朝的“监市”。隋唐时期的里坊制、宋代的厢坊制、元明清时期的里甲和保甲制,虽然名称和叫法不同,但无一例外,都有相应的城市管理机构。
    然而,在现代城市管理上拿“宋朝城管”说事,实际上并不具有多大的可比性。就《清明上河图》中显现的小商贩摆摊和城市管理现象,有极大的可考价值,但囿于史料的不尽周详,现代人并不能充分把握宋朝时代究竟是怎样设置城管、城管究竟是什么样的规模,以及对商贾的管理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因此,取材于宋朝时代的一个“点”,来说明现代城市管理任务之重,证明自己城管队伍“规模小”,也难以经得起推敲。
    况且,考量现代城市城管的文明程度、执法水平,并不是城管存在合理与否,而是如何管的问题。譬如,宋朝时代的城管有可能是“穿戴盔甲”进行“执法”,而日前据称广州市竟然也装备了城管“6件套”,包括由7块钢板组成的防刺衣、2毫米厚的防护手套、前后包围的防护头盔等……俨然又一个“古代盔甲战士”,如此这般“复古”和“照搬”是否与现代都市节奏合拍?
    真正的科学的城市管理必须顺应和符合时代的潮流和客观实际,尤其是在管理理念和执法模式上,在亲民为民和保障小商贩的权益上,应该有更多的与时代潮流接轨的意识与手段。宋朝有城管当然没有什么问题,问题是,和近千年前的“城管”相比,所谓的现代城管在观念、理念和思维上,究竟进步了多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