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事快评)江氏兄弟还有“桥”要过

(2013-08-27 01:41:18)
标签:

杂谈

白翎

 

     过去半年,云南餐饮界最关注的事,莫过于桥香园江氏兄弟的反目。哥哥江勇将弟弟江俊告上法庭,要求法院确认他与江俊各占企业的50%、属于合伙经营桥香园。8月26日,昆明中院对此案进行公开一审宣判,判决结果确认哥哥江勇与弟弟江俊签订的财产声明合法有效,兄弟俩合伙经营的昆明江氏兄弟桥香园过桥米线连锁店各占50%的合伙份额。
    “桥香园”是云南人熟悉并引以为傲的本土品牌,其门店商标上的“江氏兄弟”四字,也让这个品牌透露着亲情的温暖。兄弟反目,不仅是其家人和当事人,也是外界所不愿意看到的情形。无论这个官司谁赢谁输,在外界眼中,这种纷争都或多或少给这一品牌蒙上了阴影。
    这起纷争,与其说是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遭遇的瓶颈,不如说是多年“病体”隐疾的爆发。弟弟江俊表示:“希望企业有一个风平浪静的经营环境。”但从纷争的缘起来看,公堂对簿之后,桥香园或许并未迎来真正的雨过天晴。
    从江氏兄弟的分歧来看,首先是利益纠葛,即一开始合作的资产状况就是模糊的,同时,在权利义务、产权明细等方面缺少制度化的章程或程序认定,导致在合伙还是独资的问题上各执一词,这为以后的利益纠葛埋下了隐患。其次,也是更加重要的一点,双方在企业经营理念上有分歧,哥哥江勇秉持“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事必躬亲,而弟弟江俊则在尝试放权,引入一些现代管理制度,二人矛盾积累的过程,充满着新旧观念的碰撞。遗憾的是,分歧越走越远,最后呈现出“硬碰硬”两败俱伤的结果。因此,要想“风平浪静”,江氏兄弟还有“桥”要过,那就是在企业经营理念上真正达成共识。
    事实上,桥香园此次经历的兄弟反目事件,也是中国民营企业隐存的通病,是依靠亲情纽带建立的经济组织发展到一定程度需面临的考验。全国工商联2011年发布的首份《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报告》显示,广义而言,全国85.4%的私营企业是家族企业,“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可能成为其发展之初的优势,但创业后的三关——分金银、论荣辱、排座次,往往给企业健康成长造成阻碍。
    对此,近年来一些以“扁鹊”自居的企业管理大师给中国民营企业开出的药方是“去家族化”。不过,《福布斯》中文版2012年9月发布的“中国现代家族企业调查报告”让人意外:A股上市民企近半为家族企业,家族企业整体优于非家族企业。其结果证明,“去家族化”不是唯一出路,关键并不在于是将企业管理权交给下一代还是交给职业经理人,而在于能否真正与现代企业制度结合。
    我们希望这次纷争于桥香园而言只是阵痛,并以此作为“治病”和成长的契机。这需要江氏兄弟双方能够心平气和地沟通,真正立足于企业长远发展,在“同心同德、至亲至诚”的基础上增加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上的“同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确组织架构和管理规则,设立外部董事监督等,唯此,桥香园方能真正穿越发展的“险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