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翎
李成龙,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车古乡利博村委会娘普小学的代课教师。8年前,因为一个承诺他成为一名代课老师;结果也是因为这个承诺,原本说好代课3个月,他一“代”就是8年。在这8年期间,校舍成为危房,他在自己家里建盖教室给学生上课。原因简单而朴实,他说,看着孩子们在那样的环境下读书,“实在看不下去了!”。(《春城晚报》7月26日)
近几周,媒体不断传出各种被评为“戾气”的新闻,纵然你有再高的媒介素养,能够很好地将这种拟态环境与自己的真实生活隔离开来,但不可避免的,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或许还是多少受到了一些冲击。这样的背景下,上述新闻却能让人心头一暖。
李成龙为学生建校舍,要是你以为他的家庭很富足,那就错了,事实上他的家里仅有3样电器,校舍也是自己拉来黄土做了土墼砌成的。几天前,也有消息称,湖南省凤凰县禾库镇茶寨村一名80后代课老师每天磨豆腐给山区孩子买文具。他们,都是贫瘠土地上的“暖光”。说是职业道德也罢,说是奉献精神也好,其行为都令人感动不已。
近年来,代课教师在多地遭清退,理由是为了提高教师素养和教学质量。不过,我们看到,李成龙应是代课教师中的优秀者。他所带的班,在历次村完小年度考评中都能名列前茅。因此,不管身份怎么尴尬,他都已经“超额”地尽到了自己的职责。
个人的无私奉献需要鼓励和赞扬,但我们也想问一句,在一个代课教师的“超额”付出背后,是不是政府和社会的付出有“缺额”呢?“娘普小学原来的校舍年久失修,墙面已严重扭曲,随时有坍塌的可能。学生在教室上课时,经常有瓦片、墙皮和土块掉落……”,报道显示,该校的孩子是2007年5月搬进新校舍的,那么多年过去了,教师个人不仅要“自掏腰包”改善教学环境,还要接收部分学生寄宿,这些属于国家义务教育中政府责任的部分,为何长期任由个人来兜底?
据笔者了解到的信息,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行已久。近几年,我省财政也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中小学危房改造;同时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方面也有投入。娘普小学为何被“漏网”?是否这样的危房校舍只是个案?希望有关部门予以关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