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峰
   
中国铁建年报中“业务招待费”一项达8.37亿元居于全部上市公司首位,对此,中国铁建纪委书记齐晓飞不认为巨额招待费存在问题。而中国铁建新闻处人员则恳求记者不要继续追踪报道此事,理由是这样做“伤害太大”,“好多情况你们可能不太了解,我们建筑企业实际上是很难的,不光是咱们一家”。(《新京报》5月7日)
    
一面“不认为巨额招待费存在问题”,一面又“恳求记者不要继续追踪报道此事”、报怨“伤害太大”,这些说辞无疑显得有些前后不一、自相矛盾:如果当真自信“不存在问题”、“经得起推敲”,又何须担心记者继续报道、何来“伤害太大”?反过来讲,既然如此担心报道见光、害怕“伤害”,巨额招待费又怎么可能让人相信确实“不存在问题”?
   
当然,从某种现实角度观察,或许应该承认,中铁建的8亿元招待费,尽管表面绝对数字确实很惹眼,但实际上也算不上多么反常怪异。这正像报道指出的,“建筑业是招待费最高的行业”,“从考虑到规模因素,这一招待费用的比例在建筑行业中并不离奇”,如中铁建去年营收4843亿元,招待费占0.17%,而另一家民营建筑企业,虽然招待费只有1689万,也占到该公司去年营收的0.12%。
   
这种背景下,中铁建依然要“恳求不要继续报道”、忧虑“伤害太大”,并一再强调“不光是咱们一家”、“建筑企业实际上是很难”,合乎逻辑的解释显然只能是:“8亿元招待费”背后很可能还蕴藏着许多外人“不太了解”、“不光是咱们一家”的难言之隐,而真正能构成“伤害太大”的,其实也在此不在彼。
   
在8亿元招待费涉及的招待内容被充分完整公开之前,其中的具体内情究竟是什么,我们当然很难完全了解,但是从人们熟悉的社会生活来看,这种“不光是咱们一家”的难言之隐及其可能涉及“伤害”的基本内容,又是不难大致推断的。
   
众所周知,在时下中国,许多企业普遍存在的大量“公关招待费”,主要用在了哪里、究竟“招待”了谁,其实并不是什么令人费解的秘密。这诚如此前全国工商联一项调查显示的,在一千多家被调查企业中,“企业为了搞好与政府部门官员的关系而不得不付出的各种并非合理合法的公关、招待费用”,相当于企业正常纳税额的18.2%,税后净利润的15.2%。
   
而具体到建筑行业,其成为“招待费最高的行业”,显然更不让人感到意外费解。因为我们知道,在目前我国的各个行业领域,“工程建设领域”长期以来一直是公认的“腐败重灾区”。如统计显示,“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商业贿赂案件中,属于工程建设领域的就占了四分之一”。另据此前多省检察机关办案发现,“许多施工单位甚至将工程总造价的5%至10%作为行贿资金列入支出预算”,甚至开发商表示,“如果权力都在阳光下运行,开发一个房地产项目的成本就能降低15%”。
   
就此而言,作为建筑企业巨头的中铁建,其8亿元招待费所以可能“伤害太大”,其真正的“伤害”威力恐怕并不仅在于招待费本身这一“冰山一角”,而更在于冰山之下很可能“拔出萝卜带出泥”、“不光是咱们一家”的许多建筑工程腐败和相关腐败官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