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者来信)该苛责的不是教孩子撒谎的妈妈

(2013-05-08 00:20:10)
标签:

杂谈

此飞

    5月5日是宁波某幼儿园报名的日子。一位微博名叫“宁波阿宽”的网友带自己儿子排队等候报名时,听到了一对母子的对话。被当场“震惊”的他,随后就在微博上播报了——妈妈对儿子说:待会老师问你妈妈在哪里上班,你要怎么回答?孩子:教育局。妈妈:爸爸在哪里上班呢?孩子:公安局。妈妈:你给我记住了,否则报了名也没希望。(《现代金报》5月7日)
    对于这名妈妈的做法,大多数网友表示理解和宽容,认为“可怜天下父母心,这都是现实给逼的”,也有家长说“谎言折射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而在教育专家看来,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家长的好的品质、坏的习惯都会不经意间被孩子模仿。现实再残酷,也不能成为撒谎的理由。
    观点的分歧,源于表达立场的不同。专家从教育理论和传统观念出发,得出“现实再残酷,也不能成为撒谎的理由”的结论,当然无可厚非。而绝大多数普通网友则是以一个家长的身份来看问题,以自己的切身感受来作出评价,因而与这名教孩子撒谎的妈妈“心有戚戚焉”。
    事实上,在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语境下,家有儿女者恐怕多多少少都有过类似的体验。笔者就有过与这位母亲基本相同的经历。前年儿子上小学,因为刚从外地来昆工作,户口尚未迁过来,找学校成了一个大难题。花钱托人找关系,终于挂靠在某政府机关的名下,报上了一所与该单位对口的学校。报名的时候,同样是千叮咛万嘱咐,万一学校问到爸爸的单位,就说是这家单位。儿子一脸疑惑地望着我,“你不是在报社上班吗?”我无言以对,半天才无奈地说道,“就这么说吧,你还小,有些你不懂。”
    其实不懂的何止是孩子?很多时候,我们这些大人面对如此复杂的教育现实,同样也是一头雾水。义务教育都实行这么多年了,为何孩子上一所小学还附着这么多的利益关系?教育资源是公共资源,本应所有人平等享有,为何某些部门却可以变相垄断这些资源?更让人无法释怀的是,一边是家长为孩子入园、上学而四处奔走、惮精竭虑,一边却是这些资源的垄断者半公开地贩卖这些稀缺的教育资源,借此敛财?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这样的大道理谁都懂,也没有哪一个家长愿意教孩子撒谎。可是如果撒一个谎就可以让孩子上一所心仪的学校,而不撒谎就可能前功尽弃,之前所付出的种种努力全部付之东流,那么这个谎到底该撒还是不该撒,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没有谁生活在真空中,你的每一个决定每一个选择,都不可避免地受到现实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孤立地评价某种行为的是与非,是件很容易的事情,然而置身于纷繁复杂的现实环境之中,我们会发现,在想到与做到之间往往身不由己。
    残酷的现实当然不能成为撒谎的理由,我也无意于为撒谎辩护。任何情况下,撒谎都是一件错误的事情。但就事论事,我不认为这位教孩子撒谎的母亲应该受到道德的苛责。也许应该这样来理解,真正让人感到悲哀的,并不是我们不得不在现实的逼迫下撒谎,而是诚实本身的成本太高了。没有当公务员的父母,“报了名也没希望”,这是对现实的写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