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日关注)阳光照不到的慈善早晚要发霉

(2012-12-26 23:55:09)
标签:

杂谈

首席评论员  姚文晖

    近日,网爆成都市红会在汶川地震后设立的募捐箱善款,因多年未取,导致箱内纸币发霉,有的甚至长出白毛。据当时出资制造募捐箱的公司负责人表示,原本应放在公共场所的募捐箱,有些被严重损耗,甚至被盗,最后超过500台募捐箱被弃于仓库。成都市红会对此事未予以回应。(相关新闻见A18版)
    “善款发霉长出白毛”,这种惊心动魄的视觉效果,对公众爱心所造成的巨大撞击,以及对红会公信力的杀伤力,不亚于以往任何一次。
    据当初与成都红会合作设立募捐箱的两家公司称,这批募捐箱是2008年汶川地震后摆放在成都街头的。当时的协议中写得很明白,红会依据相关规定,按照合法的流程独立操作对募捐箱内现金的收取工作。然而直到今年6月,红会才派人到仓库清点募捐款。
    那些将爱心投入募捐箱的市民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直到4年之后,他们的捐款才被红会收取,至于何时才能抵达需要帮助的人手中,更是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并且在这期间,部分善款不明不白地流失了。如果这些爱心人士早知道自己的捐款会躺在募捐箱里4年不见天日,以致发霉长毛,当初肯定会作出截然相反的选择。
    从网友上传的图片看,募捐箱内的捐款面值都不大,不少是毛票,这或是红会“不屑一顾”的原因。见惯了“大世面”的红会,怕是不会为了这点小钱屈尊,劳神费力派人前来收取?可慈善事业原本就是集腋成裘,没有涓涓细流无以汇聚成江海。就慈善本义而言,捐一分钱与捐一百万元没有高下之分,都是人类高尚和高贵情操的体现。任由善款发霉长毛,无疑是对公众爱心的极大亵渎。
    此事见证了成都红会内部管理之杂乱无章。一个连市民捐款都不能做到及时收取、清点的慈善机构,一个连募捐箱都不能尽到有效看管之责的慈善机构,民众怎么能够相信它可以保管和使用好每一笔善款?
    犹记得去年11月,新上任的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声称“郭美美事件三天毁掉红会一百年”。但郭美美事件之后,红会连续曝出超标采购、红会仁爱基金“捐富不捐贫”、挪用善款购置别墅等事件,让人疑惑,仅一个郭美美真的就能毁了红会百年基业?
    另据四川在线报道,昨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官方微博作出回应称,他们看到“善款发霉”的报道后高度重视,将立即组织调查,并感谢社会对中国红十字会的监督。回应速度虽快,然而公众对红会屡次宣称的“立即组织调查”越来越失去了信心和耐心。商红会出了问题就调查商红会,仁爱基金出了问题就调查仁爱基金,成都红会出了问题就调查成都红会,这样的小修小补对红会挽回公信力能起多大作用?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红会在舆论倒逼下做了一些改革,比如建立网上捐赠信息发布平台,然而发布的数据疑点重重,难以令公众信服。“善款发霉”事件,无疑佐证了公众的猜疑。在事关红会改革至为关键的“去行政化”问题上,今年10月底传出的消息更是令人失望——被认为“不现实”,最终未列入红会近期改革任务。这些都表明,红会并未像民众所期待的那样,真正做到洗心革面,进行脱胎换骨的制度变革。
    “善款发霉”很像是一个隐喻:阳光照不到的角落必有霉变发生。如果一家慈善机构长期没有外部监督的阳光照耀,内部问题就难免会不时发生。
    仔细去深究“发霉善款”背后的烂尾工程,也许不难发现,善款的流失可不仅仅是那发霉的块儿八毛。为了安置这些募款箱,成都红会仅前期就投资了500万元,后来因为人事变动,工程难以为继而烂尾。这些投入,和发霉的募款一样,都是善款的流失。现代化的慈善事业中,慈善机构所承担的也许不仅只是爱心传递者的角色,更充当着救济资源管理者的角色。无论哪种角色,都应该确保善款不被流失,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但从募款发霉长毛来看,慈善机构并没有负起应有的责任。时言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