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顺清 画
舒圣祥
只要夫妻一方不是本地户籍,哪怕是绝对符合国家法规的一胎,走正常程序办理生育证也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人士对办理结婚证和生育证过程统计发现,该过程需要盖章、签字40多个,接触单位10多个,接触工作人员60人,耗费时间两个月,并且需要花费人民币800多元。(11月7日《法治周末》)
顾名思义,生育证就是政府允许你生孩子的证件,因此在办理生育证上严格一点认真一点,本没有什么,公众所无法理解的是,为何办一个生育证,明明是法律上没有任何障碍的一胎,也要搞的如此复杂?用得着去十几个单位盖四十多个公章吗?
对普通公众来说,生育证上盖的根本就不是公章,盖的是折腾。因为,在一个人口流动异常频繁的社会,工作单位也好,居委会也罢,早已没有当年集体组织的色彩,对具体公民的私人情况了解,几乎并不比任何一个陌生人更多。就拿居委会来说,很多社区本来就是新的,社区居民如果没事可能多少年都不会去一次居委会,居委会究竟能够给居民结婚生子情况证明什么呢?
现实中,之所以很多居委会不愿盖章,而是在居住地与户籍地之间不停踢皮球,也许本身就是因为不了解这个人所以无法证明;但是更多的时候,恐怕还是官僚做派在作祟。所谓“按章办事”,其实就是没关系没利益不办事。如果托个关系或者塞个红包什么的,要居委会大妈给盖个章只是举手之劳,因为她完全不需要为这个公章承担任何责任,即便是根本没有审核就乱盖的;40多个公章呢,就算真出了事情谁会担责呢?之所以盖个章那么难,原因无非有二:一是人家不认识你跟你无亲无故,你也没托人托关系;二是这些基层组织大多都是清水衙门,全指着盖章发证那点创收手段,都轻轻松松盖了,谁来给他们创收呢?
有个词叫“证件经济”,其中就包括了“盖章经济”。对盖章单位而言,那盖的也不是公章,盖的是官威和油水。其实,那些章根本证明不了什么,只是居民信息不联网情况下的一种“手工操作”罢了,出现在信息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只能为难那些遵纪守法者,对有意钻空子的人倒是大开了方便之门。其实,只要婚姻状况、生育状况在政府部门的网络平台中实现信息共享,就完全可以方便地办理生育证,而不用再来来回回去各种单位盖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