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日关注) 滇池申遗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2011-09-02 01:37:02)
标签:

杂谈

(今日关注) 滇池申遗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首席评论员   姚文晖
 
    昨日本地媒体报道,为切实保护好环滇池区域文化景观和自然环境,进一步扩大昆明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昆明市将启动滇池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
    滇池要申遗?消息一出,即牵动人心。昨日金碧坊、彩龙社区等本地论坛均在热议此事,有网友说:“就这一池子脏水,还想申遗?真是异想天开!先把滇池污染治理好再做申遗的美梦吧!”但也有网友对滇池申遗持乐观态度,比如彩龙社区一位网友“山丘之王”将滇池与刚刚申遗成功的杭州西湖进行各方面对比,认为以滇池目前的条件,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固然没什么指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还是“有戏”的。
    看来,在滇池申遗这个问题上,昆明人内心很纠结,一方面希望滇池能戴上“世遗”这顶桂冠,另一方面又觉得现在好像还不是时候。
    其实,无论滇池申遗或不申遗,只要提到滇池,于昆明人而言,都是一块心病——它是昔日的荣耀、今天的痛楚。一个多月前,我大学时代的一位同窗好友来云南旅游,临走前说想看看滇池,搞得我内心很挣扎。后来我想出了一个“两全齐美”之计,带她夜游西山。当夜,我们站在壁立千仞的西山龙门,隔岸是昆明城的万家灯火,脚下是波光鳞鳞的湖面,景象蔚为壮观。同学感叹:昆明果然是一块好山好水的福地!我则暗自庆幸,夜幕下她看不见草海的一池黑水。
    针对当下国内一窝蜂的申遗,社会各界多有诟病,比如地方政府如此热衷于申遗,无非是将本地自然文化遗产视为摇钱树、聚宝盆;重申报、轻管理,重开发、轻保护,致使一些此前人迹罕至的地方游人如潮,不少自然景观及文物遭受人为损坏;地方官员为追求个人政绩劳民伤财;大凡申遗成功的景点,第一个要做的事情就是涨门票……昆明启动滇池申遗,想必也会招致这样的质疑。
    上述种种申遗之弊,说到底并非“世遗”的原罪,只是将申遗过于功利化了。其实,想将申遗“变现”并不容易,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有200多个项目有申遗意愿,其中列入预备申报清单的项目有60多个,而根据规定,一个国家每年最多只能申报一个项目,申报了也未必成功。换言之,即便地方政府想利用申遗来打造一只聚宝盆,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也是巨大的。说到官员政绩,以石林申遗为例,申遗过程前后长达16个年头,恐怕没有几个官员等得起。
    辨证地看,申遗带来的并不都是坏处。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彭华先生认为,申遗可以给地方政府戴上一个紧箍咒,无论是在申遗过程中,还是在成为世界遗产后,该处遗产不仅被外地游客关注,也会被媒体和上级政府关注,同时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关注,“其实申遗的过程,就是一个‘洗脑’过程,让地方从只想赚钱变成自觉保护。”
    因此,启动滇池申遗,我并不认为是一件坏事情,其积极意义要大于有可能出现的负面效果,关键在于地方政府怎么看待申遗,是看重结果还是看重过程,是看重“世遗”这个名头还是立足于滇池环境保护。现实而言,滇池治污已有多年且耗资巨大,但成效并不显著,甚至陷入“边治理边污染”的困局,如今有了“申遗”这个广而告之的举动,就相当于自己给自己头上悬了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使滇池治污一变而为全民监督,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希望滇池申遗更多是手段而非目的,在申遗过程中,无论是地方政府、企业还是昆明市民,都能真正领悟到,人类应怎样对待大自然的恩赐。如果非要给滇池申遗设定一个终极目标,希望这个目标不是一定要拿到“世遗”桂冠,而是有朝一日,我们的滇池可以重现两百多年前孙髯翁笔下的美丽景致——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如是,则滇池申遗诚为滇池之幸、昆明之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