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捷
4月30日下午,备受争议的“国学大师”翟鸿燊在云南大剧院做名为“国学应用智慧”的讲座,在讲座开始前出现了“意外”的一幕:入场的观众一手拿着高价入场券和翟鸿燊的介绍,另一手却拿着网友在会场门口发放的质疑翟鸿燊学历和讲学内容的宣传资料。记者发现,入场券上的词句极尽赞美和推崇,而质疑传单上则写着“此人的所谓头衔:皆欺世盗名;来历可疑;此人的所谓理论:皆遍体硬伤;生搬硬套……这样的不学无术之徒,如此江湖传销骗子,你想跟他学什么?”(《春城晚报》5月1日)
4月27日,身陷“学历门”事件的唐骏现身南京林业大学做了一场讲座,与“国学大师”翟鸿燊的遭遇差不多,也遭人“踢馆”。最让“成功大师”唐骏尴尬的是,“踢馆”的南京大学女生带了一沓西太平洋大学的学位证书复印件,不无讽刺的说:“唐骏先生的成功不仅可以复制,还可以复印!”
在笔者看来,不论是云南“踢馆”,还是南京“踢馆”,都不能说是无理取闹。其中,“踢馆”者不被“大师”头衔和光环所迷惑,敢于质疑“大师”,精神可佳。
看待“踢馆”行为,关键要看他们“踢”了什么。云南“踢馆”者质疑翟鸿燊“头衔来历可疑”,且“理论遍体硬伤”,建议大家上网对怀疑的机构和个人进行搜索查询——这是一种积极求真的行为;南京“踢馆”者希望唐骏就假学历向公众道歉,质问唐骏的美国绿卡究竟是如何取得的,这是一种追求诚信的表现,折射“踢馆”者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笔者认为,在价值多元化社会,只要不突破法律底线,对于包括“踢馆”在内的种种表达意见的方式,均应予以包容。如今,形形色色的“大师”你方唱罢我登场,台下观众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不少人被一些“大师”捏造的虚假头衔所欺骗。当然,现在还不能说翟鸿燊先生是一名“伪大师”,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师”就不能被质疑。“踢馆”其实就是一种质疑和批判精神,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求真精神。从另一个角度说,真金不怕火炼,真正的大师是不会惧怕“踢馆”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