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杉
一直讳莫如深的公车数量,终于在北京公布了。根据北京市公开的数量,北京共有公车6.2万辆,而这与此前北京有70万辆公车的传闻,相距甚大(《新京报》4月3日)。
此时,网上有声音在怀疑6.2万辆公车数量的准确性。对于民意怀疑,应该从两个方面看待,其一,6.2万辆确实有别于此前的传闻;其二,民意怀疑其实是希望公车公开能够做得更好更到位。
不得不说,北京的公车公开与公众心目中的公开,还有一定距离。首先,公开内容太过笼统,仅仅一个数量公开远远不能够满足公众对知情权的渴望。相关方面其实可以建一个网站,或在现有的政府网站开设公车专题,把各单位目前所拥有的具体公车数量及公车号牌,作一个全景式展示。当公车与单位完全挂起钩时,不仅有利于公众的甄别,而且有利于公众的监督。
其次,不仅应该公开公车数量,还应该公开公车的具体车况。比如,是什么品牌什么型号的车,购置费用是多少。同时还要公开公车的具体消耗,具体到每辆车的日常维护开支到底是多少。此前,坊间对于公车消耗一直有怀疑,且有各种数据版本流于民间。公开有利于平息众疑,也利于树立公权形象。
还要看到,公开的范围还与公众希望有距离。目前公开数量的,只是北京市所属行政机关的公车,而在北京街头驰骋的不仅有北京市政府部门的公车,还有中央机关公车,后者的数量绝不是一个小数目。对于许多北京市民来说,很难分辨一辆公车是北京的还是中央机关的。市民也无意于分辨,他们关注北京的公车,是指所有驰骋在北京街头的公车,包括中央机关公车在内。因此,我们希望中央机关能够和北京一起,正视公众对于公车的关注,把公车公开做到位。
鉴于目前的公开还存有不足,因此这样的公开所起到的监督作用还比较有限。但必须看到,对于公车改革来说,公开了公车数量就是一种进步。或许今天的公开只是一小步,但若能通过今天的一小步,打破公车公开的坚冰,那么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就是一大步。当然,这一大步来自于北京继续努力,这需要北京在公开的幅度上更大一些,需要北京在顺应民意上做得更充分一些。
此时,还是让我们多一些期待,但愿北京的公车公开在民众或肯定或观望或怀疑的眼光中,更深入更彻底更充分,真正推动公车改革跨出一大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