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谈巷议)高考与自主招生并非对立关系
叶祝颐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关注度最高的考试,高考的一举一动牵动人心。近日,北京等地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后的高考方案相继出台,清华大学等5所著名高校实行联合自主招生,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一系列新政策出台,让高考话题持续升温。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表示,今后改革的思路,不是取消全国统一考试,而是在坚持统一考试的基础上,对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昨日《人民日报》)。
在自主招生改革渐热的当下,教育部考试中心表态不取消高考,诠释了高考改革的方向,更是高考改革务实的明智之举,值得肯定。
我们不能因为招生腐败而否定自主招生改革的积极意义,更不能一味责怪高考制度刻板与公众思维僵化。“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我们可以看到,“从高分到低分录取”仍然是公众普遍认可的公平竞争规则。这种“一刀切”的招生模式固然容易扼杀特殊人才,但是在当前的制度语境下,越是“一刀切”的政策,权力寻租的空间越小。如果大学招生自主权过大,相关制度建设没有同步跟进,自主招生权很可能成为某些人权力寻租的工具。
如果立即取消高考,很可能只对城市孩子有利,而农村孩子接受现代教育技术与新生事物比较少,在参加自主招生中缺少竞争力。取消高考制度对于教育公平、教育质量的提高弊大于利。
高考与自主招生并非对立关系。在一定时期内,高考招生主渠道与高校自主招生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或许更能体现教育公平,更符合人才选拔规律。现在问题的关键应该在于改革完善当前的高考制度,让考试更加体现教育公平、更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同时,完善自主招生制度,高校把自主招生程序放到阳光下暴晒,确保自主招生程序透明、公正。如果自主招生诚信与公正被社会逐步认可,再逐步取消高考,或许就会水到渠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