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上给孩子“讲那事儿”,好!
标签:
性教育性行为性知识课堂小学杂谈 |
分类: 乱说一气 |
在课堂上给孩子“讲那事儿”,好!
在网上看一条新闻:
教育部:小学高年级将开始学习性知识
本报讯 (记者周逸梅)昨天,教育部正式公布新制定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今后中小学每学期都将安排6到7课时的健康教育课。从小学5、6年级起,学生将接触到有关青春发育期的相关健康卫生知识。高中阶段的健康教育课程,还将涉及避免婚前性行为等部分内容。
健康教育课分五档
根据《纲要》要求,中小学的健康教育课内容将包括五个领域,即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
工作之余也说几句,在博客里纪录一下。
联合国有关青少年性教育的一项调查得出结论,性教育开始得越早,性行为就会越延迟,安全系数也会提高。
“小学生性教育”有些人立即会“谈性色变”,认为将性健康教育引入中小学课程就是根本没必要,给孩子“讲那事儿”会改变了孩子纯洁的心灵!其实,这种理解有些消极了。
当孩于成长到一定的年龄阶段,必然会对“性”表现出好奇:小男生为什么与小女生不一样?男生为什么要站着尿尿?我是从哪里来的?这些是正常的。可是当家长或老师遇到孩子问这些问题时怎么办?其实,成人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去给孩子创造一个文明、健康、科学的性文化学习环境,确切点说就是站在孩子的立场给孩子讲一个“成人童话”。
性教育也不代表“性行为教育”,小学生性教育主题应该设定在男女生交往上,没必要过于针对“性”教育过于直露坦白的缺点,这样学生与老师能在互动中进行交流又不至于害羞,而且小学生也可能正确地了解什么是“小男生”、什么是“小女生”,对小学生逐步了解性知识会有所帮助的。中学生在“性行为教育”上就是很必要的,在孩子没有冲动、没有发生性行为、没有发生爱情之前,就让孩子明白道理,总比真的出现问题了,再学习要好多了。出了问题再学习,是要付出成长的代价的,有的代价更是无法挽回。
在课堂上给孩子“讲那事儿”,好!通过书本、漫画、电影等多种形式讲性知识,更要有涉及道德责任的层次,里面也要讲友谊、爱情、责任和家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