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厉害的校长,越有“五股气”
(2025-10-29 08:40:09)
标签:
杂谈情感 |
分类: 杂谈 |
越厉害的校长,越有“五股气”
帕夫雷什中学之于苏霍姆林斯基,巴学园之于小林宗作,夏山学校之于尼尔,晓庄师范之于陶行知,清华之于梅贻琦,北大之于蔡元培。可以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一个厉害的校长,他们未必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总带着一股让人信服的“气”:融在言行里的“正气”、藏在魄力中的“匪气”、浸在思考里的“书生气”、裹在温度里的“和气”,还有刻在格局上的“大气”。这“五股气”,恰似五根支柱,撑着校长的脊梁,也撑着一所学校的未来。
1
正气:校长的“定海神针”
学校的“压舱石”
“正气”是校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行为准则,是学校公平秩序的核心保障。校长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要常怀律己之心,不为权势丧志,不为金钱所诱,不为酒色所惑;要常修为政之德,做到律己服人,身正带人。
1.“心正”。“心正”要求校长摒弃个人私利算计,杜绝暗箱操作,不得“碍于面子”、“不好意思”、不得“酒杯一端,原则放宽”,心中的“天平”不得向特权、人情倾斜,否则学校规则便会沦为虚设,师生对公平的信念也会逐渐崩塌。
2.“话正”。校长要摒弃“场面话”、“两面词”,别给话语“美颜”,而以真诚务实的表达建立信任,说到做到。明代吕坤说“做本色人,说根心话,干近情事”,“说根心话”就是要有正气。心有正义感,说话有正气,行事光明磊落,才能让师生仰望。校长说出的正气之言,才能聚集人气,塑造良好风气。
2
匪气:校长的“闯劲引擎”
学校的“破局钥”
校长的“匪气”,是突破困境的勇气、果断决策的魄力与主动担责的担当,是教育改革中不可或缺的“攻坚精神”。
1.“敢冲”。即面对困境时“别人往后缩,自己往前站”的主动性。面对改革困局时,校长若缺乏“敢冲”的劲头,改革便会陷入“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僵局。“敢冲”并非盲目冒进,而是基于对教育规律的判断、对学校实际的考量,放下“怕出错”的顾虑,以“带头试、亲自干”的姿态,为师生注入“改革能成功”的信心。
3
书生气:校长的“远见灯”
学校的“文化魂”
“书生气”不要和迂腐画等号,校长的“书生气”,是持续学习的求知欲、理性分析的逻辑力、共情沟通的表达力。校长的“书生气”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让教育实践始终保持鲜活与深度。
2.“懂逻辑”。“懂逻辑”意味着校长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例如面对绩效考核争议,不是简单修改条款,而是先调研师生困惑、梳理评价维度,再结合教学实际建立“可量化、可理解、可认同”的评价体系,让每一项指标都对应具体的教育行为,每一分值都有明确的评判依据。“懂逻辑”是以结构化思维梳理问题,让解决方案兼具科学性与可操作性,避免“拍脑袋”“拍胸脯”决策带来的后续矛盾。
3.“懂表达”。“懂表达”要求校长摒弃“官腔”,以共情、通俗的语言传递理念、凝聚共识,拉近距离。“懂表达”不是“油嘴滑舌”,是基于共情的“换位思考”,“心灵神会”,用对方能听懂、愿接受、能共振的语言,搭建起信任的桥梁,让学校理念真正“走进人心”。
4
和气:校长的“凝心磁”
学校的“暖心剂”
和气不是当“老好人”,“和稀泥,”是有温度的包容、有智慧的退让、有分寸的理解;是允许差异存在,尊重不同意见,在包容中找到共识,在理解中凝聚力量。它是学校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能化解矛盾、凝聚人心,让团队能抱团取暖、美美与共。
1.“会听”。校长要广开言路,主动倾听师生的真实声音。“会听”不是简单的“听意见”,而是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比如固定的“意见反馈日”、匿名的建议渠道、面对面的座谈交流,让师生有地方“说真话、诉实情”;更要在倾听时保持耐心,不打断、不评判,让表达者感受到“被尊重”、“无负担”。“会听”不能只是“装样子”,要真正把师生的声音当作改进工作的依据,听到合理建议便及时落实,遇到误解便耐心解释,让师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看见”“有价值”,从而主动参与到学校建设中。
2.“会看”。“会看”就是校长要关注细节,多看优点长处,少“鸡蛋里头挑骨头”没事找事。在他人犯错时留有余地、给予尊重,若揪住小错不放、当众责难,则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校长要在维护对方尊严的前提下,私下指出问题、提供帮助,让对方认识到错误,也能激发其改正的动力。“会看”是区分“恶意违规”还是“成长失误”,对前者严格依规处理,对后者以引导代替苛责,让学校充满“容错、纠错”的成长氛围。
5
大气:校长的“格局尺”
学校的“腾飞翼”
大气是校长最难能可贵的修为,是容得下优秀、放得下权力、舍得成全人的胸怀和豁达。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正是校长大气的最佳写照。
1.“能容人”。校长要摒弃“嫉贤妒能”的狭隘心态,以包容的姿态对待优秀者与犯错者。“能容人”意味着面对比自己优秀的人,能主动提供发展机会,甚至支持其走向更广阔的平台;面对有过错的人,能看到其改正的潜力,给予弥补的机会。“能容人”不是“无原则包容”,而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人,创设“能者尽其才、错者能改正”的包容空间。
校长的“气”决定着学校的“味”,校长的格局影响着教育的未来。愿更多校长能涵养这五股气,以自身的坚守与担当,为教育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前一篇:学习的本质和基本方法是什么?
后一篇:“宋末四大家”笔下的家国情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