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孩子的三个层次
(2025-09-23 17:40:47)
标签:
杂谈情感 |
分类: 杂谈 |
看见孩子的三个层次
在《教父》这部经典电影中,有一句深刻的台词,引人深思:“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家长看见孩子什么就是什么;家长看见好习惯好行为,孩子就好习惯好行为;家长看见坏习惯坏行为,孩子就坏习惯坏行为。
家长们,你会看见吗?你的眼里到底看见了孩子什么呢?
先和大家分享德国心理治疗师,伯特·海灵格,的一篇文章《看见》。
海灵格
当你只注意一个人的行为,你没有看见他;
当你关注一个人行为背后的意图,你开始看见他;
当你关心一个人意图背后的需要和感受时,你看见他了。
透过你的心看见另一颗心,
这是一个生命看见另一个生命,
也是生命与生命相遇了,爱就发生了,
爱就会开始在心间流动,喜悦而动人!
这就是因为吸引而幸福!
当你只关注自己的行为时,你没有看见自己;
当你关注自己行为背后的意图时,你就开始看自己了;
当你关心自己意图背后的需要和感受时,你才真的看见自己了。
透过内心看见了自己的心灵真相,
这是你的生命与心相遇了,
爱自己就发生了,
爱开始在自己身上流动,
你整个人就开始变得和谐而平静!
这就是真爱的发生。
看见是最深的爱。
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爱人不是你的爱人,
朋友不是你的朋友.....
当你能心怀敬畏地看见他们的独特性,
当你能心怀慈悲地看见他们的真实本质,
当你能心怀柔情地看见自己的圆满具足,
真爱就发生了。
看见,这个动作看似简单,但蕴含深意;海灵格的诗文提醒着我们,“看见”不仅仅是看到表面,更要透过表面看到事物的本质,那样才是真正的看见。
那我们应该如果看见孩子呢?今天春哥和大家分享看见孩子的三个层次:看见行为、看见需求、看见生命。
看见行为
人生的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大多数家长都是处于这个境界,只会看见事物的表象。别人对你好一点,夸你一下,你就认为这人是好人;别人对你不好一点,骂你一下,你就认为这人是坏人。
孩子一摔倒就哭,你就看见这个行为,认为孩子胆小软弱;
孩子考了60分,你就看见这个行为,认为孩子笨不努力;
孩子一回家就躺沙发,你就看见这个行为,认为孩子懒;
孩子在书桌前半天不动笔,你就看见这个行为,认为孩子拖拉磨蹭;
孩子被老师批评了,你就看见这个行为,认为孩子调皮捣蛋;
你的眼里看见都是行为和表象,那怎么能教育好孩子呢?
这是看见孩子的第一层次:看见行为,家长们应该努力往第二层次修炼。
看见需求
人生的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当我们意识到如果只会肤浅的看见行为,那是教育不好孩子的,我们就要来到看见孩子的第二层次,看见孩子的需求。
一般孩子的需求分为三种:被爱、被认同、被理解。
孩子一摔倒就哭,这是身体本能的反应,受伤就哭很正常,家长应该看到孩子需要被爱的需求,应该爱并关心孩子说:一定很疼吧,疼就哭一会儿;而不是责骂:哭什么,男子汉大丈夫。
孩子考了60分,这是孩子努力的结果,孩子考了60分内心也感到羞愧,也可能已经受到老师的批评了,家长应该认同孩子说:没事的,宝贝已经很努力,已经会了60分;而不是责骂:你怎么才考这么点分,好意思吗?读什么书呢?
孩子一回家就躺沙发,那说明孩子累了,在学校学习一天,身体和精神高度疲倦需要好好放松一下,家长应该理解孩子说:学习一天,累坏了吧,宝贝好好休息,妈妈给你切水果;而不是责骂说:你怎么那么懒,躺着什么样,以后怎么嫁人呢?
看见即疗愈,这里的看见就是看见孩子的需求和情绪,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才能健康快乐独立的成长。
这就是看见孩子的第二个层次:看见需求。
看见生命
人生的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每个孩子独一无二,每个孩子本自具足,每个孩子优秀卓越,每个孩子生命本身的状态都是积极阳光热爱快乐健康流动活力,家长应该看见生命。
家长们回忆一下孩子的婴幼儿时期,孩子多可爱多活泼呀,孩子累了就睡,饿了就吃,渴了就喝,孩子从不会走路到会走路,从不会说话到会说话,从没有牙齿到有牙齿;这些都是生命自然成长的过程和状态,当时的我们多有耐心,看着孩子慢慢成长。
而孩子到了学龄时期,家长为何就没有耐心,开始暴躁,开始焦虑,开始内耗,开始情绪呢?
教育,是用一个生命去影响另一个生命,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生命应该被看见,把那些隐藏在孩子体力的热情、灵感、勇气、美好等等正能量唤醒出来,从而推动孩子不断的自我成长、自我超越。
当我们看见生命时,我们会聆听孩子;当我们看见生命时,我们会共情孩子;当我们看见生命时,我们会尊重孩子。
所以,家长们请看见生命,请停止唠叨、催促、打骂、抱怨、指责、打击、评判,让孩子活出生命本来的样子。
比如把学习、把行为交给孩子;孩子画画画的不好,我们就鼓励他创意和努力;孩子作业写错了,我们就耐心等待他的自我发现,不要着急去纠正;孩子想洗碗就让他洗,不要担心不会洗或者洗不干净,大不了我们在偷偷重新洗。
这就是看见孩子的最高层次,看见生命;生命就是用来体验,体验喜怒哀乐、体验成长、体验一切,所以多点放手少点控制,多点爱少点打骂吼催,让孩子回归他自己。
看见即疗愈。
看见什么就是什么;当你看见爱,孩子就充满爱;当你看见美好,孩子就充满美好;当你看见快乐,孩子就充满快乐;当你看见幸福,孩子就充满幸福。
这就是看见的力量,每个人终其一生就追求三个字:被看见。
所以家长们请学会透过表现看见本质,如果看呢?学习春哥看见的三个层次:看见行为、看见需求、看见生命。
知道不等于做到,学以致用,才能为你所用。
前一篇: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