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为中心”课改初期必须解决的三个棘手问题
“学为中心”的课改绝对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与“另起炉灶”,而是基于教育本质对教育逻辑的回归、重构与升级,让学习主体“真正的回归学生”,让课堂聚焦“有效学习的发生”。
课改初期,必须解决以下三个棘手的问题,防止陷入误区之中。
一、理清“课改范畴”与“固有基础”,防止归因错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的习惯短板(如表达时逻辑混乱,说不清“观点+理由”;课前预习无规划等)、课堂顽疾(如注意力不集中、频繁开小差、无视课堂纪律、讲话等)等问题,本质上是长期一直存在的“老问题”“后遗症”,并非课改推进后才出现的“新问题”。
传统课堂模式以“完成教学进度”为导向,以单向灌输为主。上述问题,多采取“视而不见”或“简单压制”的回避态度,这为长期存在的问题筑起了一道“遮蔽墙”,营造出“问题不存在”的虚假平衡。
而课改的推进打破了这种平衡,全方位、无死角地暴露出来。小组讨论时,习惯沉默的学生仍一言不发,导致小组讨论变成“少数人的独角戏”;课堂展示时,基础薄弱的学生因无法跟上节奏,只能附和发呆;自主学习环节,纪律意识差的学生扰乱课堂秩序。有的人因无法快速应对暴露的问题,喊着课改的口号,做着应试教育的事情。
必须清晰界定两者的边界,做到“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一方面,要借课改暴露问题的契机,正视学生的固有短板。通过细化“课堂行为规范”“小组公约”改善课堂纪律等;另一方面,要坚定课改的核心方向,不将固有问题的“账”算在课改头上,不因为暂时的问题暴露而课改“两张皮”。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因归因错误让课改“半途而废”,真正实现“以课改促问题解决,以问题解决助课改深化”的良性循环。
二、规避轻“组长培养”重“任务分配”现象,发挥引领者的作用
在“学为中心”的课改课堂中,行政组长是小组合作的“核心引擎”、教师的“得力助手”,更是课改效能的“关键变量”——他们的能力水平直接决定了小组学习的质量,进而影响整个班级的课改推进成效。
一名优秀的行政组长,需要具备“三位一体”的综合素养:一是管理意识,能主动关注小组的整体学习状态,发现成员不参与时主动询问原因,遇到矛盾时不回避、不推诿,有“把小组带好”的责任感;二是管理技能,掌握“组织讨论的方法”、“协调矛盾的技巧”、“总结反馈的能力”,知道如何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三是学科学习能力,自身能扎实掌握学科知识,不仅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还能准确判断同伴的思路是否正确、清晰讲解解题方法,真正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都必须牢固树立“培养组长就是推进课改”的核心意识,将组长培养纳入课改的重要环节。主动为组长“站台”“赋能”,让他们真正成长为小组的“领头人”课改的“助推器”,尽早拥有小组意识。比如学生发言的时候,刻意表达为:请X组XX同学回答,请X组XXX行政组长回答,让学生拥有小组意识。无论是年级组、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需要时刻培养行政组长,其核心要点如下:
1、强化主动性:引导组长主动发起组内任务、跟进学习进度,关注成员习惯,而非被动等待指令,例如主动提醒组员参与讨论、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2、掌握科学分工:明确组长需针对组内关键事务合理分配角色,如指定“发言人”负责汇总观点、“作业负责人”收集整理作业、“讨论协调员”把控讨论节奏等,避免职责混乱。
3、运用思政教育方法:培训组长通过正向沟通、价值观引导等方式,化解组内矛盾、凝聚团队意识,例如在组员意见分歧时,引导大家换位思考、以学习目标为共同导向。
4、推动组内结对互助:指导组长根据组员学习能力、性格特点,搭建“1+1”结对小组,让优势互补的组员互帮互助,比如成绩较好的组员协助基础薄弱的组员梳理知识点。
5、活用组内公约:强调组长需带头遵守公约,并引导组员以公约为行为准则,既用公约约束不良行为(如迟到、消极参与),也用公约激励组员进步(如完成目标后的小组奖励),可以说公约就是至上法宝,行动指南。
6、提升管理与愿景能力:通过案例教学、模拟实践等方式,提升组长的统筹协调能力(如合理安排时间、分配任务),同时培养其规划小组学习目标的能力,让组员明确共同努力方向。
三、摒弃“传统教姿”进入“角色进化”,促进学生成长
“学为中心”课改的核心逻辑,是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主动建构知识的主体”。但在实际课堂中,部分教师仍固守传统教姿,拒绝角色转变,导致“教”与“学”严重脱节,让课改的理念难以落地。
具体表现为三个“不放手”:一是不放手课堂节奏。二是不放手学习过程。三是不放手表达空间。甚至不关注行政组长的引领需求,不让组长自主组织小组展示,全程由教师“包办”讲解,导致学生的主动性被压制、创造性被扼杀,逐渐失去主动表达的欲望。
这种“学生已向前走,教师仍在原地”的状态,本质是对“学为中心”理念的误解。教师若始终停留在传统定位,即便将课堂桌椅摆成“小组围坐”的形式,即便引入了先进的教学工具,也只是“换汤不换药”的表面改革。最终,“学为中心”会沦为一句口号,陷入“穿新鞋走老路”的困境。
总之,“学为中心”课改是一场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系统性变革,唯有做到以上几点,精准辨析问题根源、及时纠偏调整,才能让课改真正回归教育的本质,让课改落地结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