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脱离不了“智”

(2025-08-29 08:06:00)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教师脱离不了“智”

李福南 

    古希腊,人们把教师称为“智者”,蔡新新编著的《做智慧教师》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知识,只能让人看见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让人从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可见学生智慧是靠教师去开启的,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成为一名智者。

      教师是一个德智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师德是是教师的第一智慧,立德树人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敬业爱岗、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的德智情怀。教师有德智,不仅陶冶职业正义感、职业责任感、职业义务感、职业良心感、职业荣誉感、职业幸福感,而且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育才能产生效果。教育的逻辑不正是这样的吗?

      教师是一个聪智的人。教师之所以称为“人师”,就要有比别人高出一筹的本领--聪明与才智,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位聪智教师必须具备五术:道术(职业道德素养)、学术(专业知识素养)、技术(即教学能力、教研能力、操作能力等专业能力素养)、驭术(驾驭学生、课堂和活动等能力)和艺术(表达和表演能力)。不管你是高学历还是低学历,都要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提升聪智。学历只代表过去,只有在师技、师爱、师责、师品、师德五个方面加强自我修养才代表将来。

      教师是一个仁智的人。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隐含了中国古代对教师提出的“智者”和“仁爱”双重要求。师爱不是唠叨,不是广告,不是摸得着的物件,而是心灵交流的震撼,是对学生有智慧的爱:教师像父亲一样严爱,像母亲一样慈爱,像爷爷奶奶一样宠爱(对待孙子),像兄弟姐妹一样厚爱,像实习教师一样抚爱,像朋友一样友爱,像慈生家一样博爱,像领导干部一样抬爱……掌握好爱学生的科学方法和艺术,特别是在转变后进生和问题生方面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和能力,正像那英唱的《雾里看花》中的歌词: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是的,要把的人、事、物看得清楚、明白,教师就更要炼就一双敏锐的慧眼,去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潜能和“亮点”,多造就一个有所成就的人才。作为一名教师,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拥有对教育满腔的热爱和对学生满心的关爱,都能感受到生活的五彩缤纷,在平凡中显露出智慧。

      教师是一个机智的人。无能的教师代替学生走路,笨拙的教师牵着学生走路,机智的教师引导学生走路。教育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复的系统,充满着矛盾和问题,诸如知己与知彼、自己与家长、教法与学法、平等与权威等,根据不同的问题,乘机选择和运用最合适的方法和手段,随机运用教育谋略,有机把握好“度”,抓住时机、利用良机,胆智地借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等之力,敏智地化解矛盾,静智地协调关系,顺机产生有效的教育效果。就像我们所知道的:多少学生的成功都离不开教师的各种各样的“谋略”,这就是一个机智型教师了。

      教师是一个理智的人。美国作家海明威说:“比天空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宽广的是人的胸怀。”采取哪种方式来处理师生关系、解决冲突和问题,反映了教师行为的理智程度。一个理智的教师,时刻需要成为一个具有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思维敏捷、观念先进、宽怀大度的大智人。在冲突中,教师善于理清时务和大势,用理解去容人个性和短处,用理念去明理,用理语去说人,用理法去服人,用理智去克制,才会用理性的光芒去照亮学生幽暗的心灵。理智有多宽,获得的尊重和爱戴就有多广,成功的希望也就有多大。

     教育是一门智慧之学,是一项需要智识、智能、智谋的事业。教师“智”的形成不是一种天赋,而是来自后天的训练。它并非一种单纯技巧,而是植根于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浓厚的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人的思想素质和综合素养,取决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培育自己的创造精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