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情诗词

(2025-08-29 08:08:06)
标签:

文化

情感

分类: 诗词鉴赏

七夕别只会说"我爱你"!这10首唐诗宋词,道尽爱情里最痛的5种遗憾


[1]


《七夕》


唐?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李贺此诗以 “暗”“愁” 奠定七夕离愁基调。前四句写七夕夜别浦幽暗、罗帷含愁,“鹊辞穿线月” 暗合乞巧穿针的民俗,“花入曝衣楼” 则呼应古人七夕曝衣的传统;后四句 “分金镜”“望玉钩” 以月喻离,将天上牛郎织女分合与人间相思勾连,末句借苏小小典故,以 “更值一年秋” 收束,将个体的相思之苦融入七夕的永恒离恨中,哀婉幽邃,意象清冷而富有古典美感。




[2]


《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白居易以简淡笔触勾勒七夕夜空:微月淡空、银河亘古,点出牛郎织女 “秋期” 的永恒性。后两句 “欢情与离恨” 凝练概括了七夕的核心 —— 既是相会之欢,亦是离别之痛。“年年并在此宵中” 将个体的情感升华为普世体验:无论古今,人们总在这一夜为牛郎织女的聚散感慨,为自身的悲欢共鸣。全诗语言平实却意蕴深远,道尽七夕作为 “情之节” 的千年积淀。




[3]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此诗以儿童视角写七夕乞巧盛景。首句 “看碧霄” 点明仰头望天河的习俗,“渡河桥” 直述牛郎织女相会;后两句聚焦 “乞巧” 核心:“家家” 二字凸显全民参与,“穿尽红丝几万条” 以夸张手法,极写少女们对巧艺的渴求 —— 月光下,千家万户穿针引线,红丝穿梭如织,既展现民间节日的热闹,也传递出对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全诗通俗易懂,充满童趣与生活气息,是七夕民俗的生动画卷。





[4]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诗中 “鹊桥横渺渺”“玉佩过玲玲” 以想象之笔,描绘织女踏鹊桥、佩环作响的相会场景,空灵而瑰丽。后两句笔锋一转,由天上降至人间:“经年客” 指漂泊在外的游子,他们与亲人长别,连牛郎星(河鼓星)都不如 —— 至少牛郎尚能一年一度见织女。全诗借七夕相会反衬人间离别的无奈,将对团聚的渴望、对漂泊的怅惘,融入七夕的浪漫背景中,虚实相生,余味悠长。




[5]


《他乡七夕》


唐?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孟浩然以 “他乡”“旅馆” 破题,直诉七夕客居的孤寂。“不见穿针妇” 写眼前无故乡乞巧的热闹,“空怀故国楼” 则念及家乡亲人穿针望月的场景,对比中更显漂泊之苦。“绪风减热”“新月临秋” 以节令变化烘托愁绪,末句 “谁忍窥河汉” 将视线转向银河,却因牛郎织女的相会更添心酸 —— 连星辰都能团圆,自己却与家人相隔迢迢。全诗以七夕为引,写尽游子 “每逢佳节倍思亲” 的深切羁愁。




[6]


《同赋山居七夕》


唐?李峤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


花庭开粉席,云岫敞针楼。


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


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




此诗写山居环境中的七夕。前两句 “明月青山”“白露高天” 勾勒秋夜清寂;“花庭粉席”“云岫针楼” 写为乞巧设下的雅致宴席与针楼,暗含文人雅趣;“石类支机” 化用张骞寻河源遇织女赠石的典故,“池似泛槎” 则以乘槎游银河的传说,为山居添神话色彩;末句 “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 将七夕的鹊与山鸥并置,既呼应牛郎织女相会,又凸显山居的闲适自在。全诗将七夕习俗与山水之趣融合,意境清逸,别有意韵。




[7]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笥,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诗中 “络角星河”“菡萏天” 描绘七夕夜星河明丽、荷花绽放的美景,“一家欢笑”“红筵” 点出团聚之乐;“谢女珠玑”“檀郎锦绣” 以才女、美男子喻乞巧的心意,“香帐窈窕”“金针拜月” 则具体刻画乞巧仪式的温馨;末两句 “铜壶报晓”“惆怅佳期” 笔锋陡转,从彻夜欢闹到惊觉天晓,感慨相会的短暂、一年的等待。全诗由乐转怅,既写尽七夕的热闹与期待,也暗含对美好易逝的无奈,情感层次鲜明。




[8]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此诗以 “冷”“凉” 为基调,描绘深宫女子的七夕夜。“银烛冷画屏” 写室内孤寂,“扑流萤” 以动态反衬无聊;“天阶凉如水” 转至室外,夜凉浸骨,女子 “卧看牵牛织女星”—— 牛郎织女尚能一年一度相会,自己却困于深宫,连普通的团圆都不可得。全诗无一字直写愁怨,却通过 “冷屏”“流萤”“凉夜”“望星” 等意象,将宫女的孤独、对自由与情感的渴望,融入七夕的静谧夜色中,含蓄哀婉,余韵悠长。





[9]


《七夕》


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李商隐以 “鸾扇”“凤幄”“星桥”“鹊飞” 等华丽意象,渲染七夕鹊桥相会的浪漫场景。末两句笔锋犀利:“争将” 意为 “怎愿”,反问人间那些 “无期别” 的恋人(如永无相聚之日的分离),怎会不羡慕牛郎织女 “年年一度” 的相会?以天上的 “有期” 反衬人间的 “无期”,既赞美了牛郎织女矢志不渝的深情,也暗含对现实中离别之痛的深切感慨。全诗短小精悍,对比鲜明,情感浓烈而富有哲思。




[10]


《七夕》


宋?杨朴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此诗以调侃口吻写七夕乞巧。前两句设问:牛郎为何总邀织女织锦?似为引出后两句的反讽 —— 人们年年向织女乞求 “巧”(技艺或机巧),却不知人间的 “巧” 早已过多:机心、算计、尔虞我诈,反而失去了本真。杨朴跳出传统乞巧的赞美视角,以 “巧已多” 暗讽世风,借七夕话题针砭时弊,语言直白却意味深长,为七夕诗注入了独特的理性思考。














七夕必看!10首爱情词,第2首‘金风玉露’绝美相逢,第10首‘不辞冰雪’为爱痴狂!


[1]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此词以秋景写离情,将恋人分别的场景铺陈得哀婉动人。上阕 “寒蝉”“骤雨”“长亭” 烘染凄凉氛围,“执手相看”“无语凝噎” 以细节刻画难舍之痛;下阕 “清秋节” 更添离别的冷寂,“杨柳岸,晓风残月” 以景结情,想象酒醒后孤寂之境,道尽漂泊之苦。末句 “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将相思之深推向极致,把人间离别之痛写得细腻绵长。




[2]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是七夕词中的经典之作,以牛郎织女的传说为引,却突破了 “悲离” 的俗套。“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将刹那相逢的珍贵升华,超越了凡俗的朝暮相守;“两情久长,不在朝暮” 更以哲思点题,将爱情的本质从形式转向精神契合。全词语言清丽,意象灵动(如 “纤云”“飞星”“鹊桥”),既写尽相会的甜蜜与离别之痛,又赋予爱情永恒的力量。




[3]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词以长江为喻,将地理的距离与相思的绵长巧妙勾连。“我住”“君住” 的对仗,暗含 “共饮一水” 的牵连,虽 “不见” 却因 “同饮” 而心有灵犀。下阕 “此水休” 与 “此恨已” 的反问,以江水的永恒反衬相思的无解;末句 “愿君心似我心” 直抒胸臆,既含对对方的期待,又表自己的忠贞。全词语言质朴如话,却以 “长江” 这一宏大意象承载深情,将相思写得真挚而深沉。





[4]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词以元夜(元宵节)为背景,通过今昔对比写爱情的无常。上阕 “灯如昼”“月上柳梢” 渲染浪漫氛围,“人约黄昏后” 是初恋的甜蜜与期待;下阕 “月灯依旧” 的不变,反衬 “不见去年人” 的失落,“泪湿春衫” 的细节将物是人非的怅惘推向高潮。全词仅用两 “元夜”、两 “月灯” 的对比,便勾勒出从欢到悲的情感突变,语言浅白却情致深婉,是写情词中 “以乐景衬哀情” 的典范。




[5]


《玉楼春?绿杨芳草长亭路》


宋?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词以离情为核心,写尽 “多情” 之痛。上阕 “绿杨芳草”“长亭” 是离别的典型意象,“年少抛人” 点出离别之由;“残梦”“五更钟”“离情”“三月雨” 以景写情,将相思之苦具象为梦碎、雨落的缠绵。下阕 “无情不似多情苦” 直剖心境:无情者无痛,多情者却因一丝牵挂衍生千万愁绪;末句 “天涯有穷,相思无尽” 以对比强化主题,将相思的绵长写得惊心动魄,道尽痴情者的无奈与执着。




[6]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宋?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


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从别后,忆相逢,


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词以重逢为线索,写尽别后相思与乍逢的恍惚。上阕回忆初见:“彩袖捧钟”“拚醉颜红” 是热烈的心动,“舞低月”“歌尽风” 以时间的流逝反衬欢聚的沉醉;下阕转写别后 “魂梦与君同” 的思念,末句 “银釭照”“恐是梦” 最是传神 —— 久别重逢,竟不敢相信是真,反复确认的动作里,藏着多少日思夜盼的煎熬。全词从 “忆” 到 “梦” 再到 “疑”,将爱情的深切与微妙写得细腻动人。




[7]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词表面写元夜观灯,实则暗含对理想爱情(或高洁人格)的追寻。上阕极写灯火、音乐、车马的热闹,“花千树”“星如雨”“鱼龙舞” 渲染狂欢氛围;下阕笔锋一转,“众里寻他千百度” 的执着,与 “灯火阑珊处” 的静美形成鲜明对比 —— 那人不慕繁华,独立于喧嚣之外,正是词人心中至纯至真的情感寄托。全词以景衬情,将爱情的追寻升华为对精神契合的向往,余韵悠长。




[8]


《摸鱼儿?雁丘词》


金?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词以雁的殉情为引,追问 “情为何物”。开篇 “生死相许” 石破天惊,以双雁 “天南地北”“几回寒暑” 的相伴,写尽爱情的坚贞;“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 的诘问,将失侣的孤雁之痛,升华为对世间 “痴儿女” 深情的共鸣。下阕 “天也妒”“俱黄土” 以万物终将消逝反衬真情的永恒,末句 “留待骚人” 更赋予爱情超越时空的意义。全词借物咏情,将 “生死与共” 的爱情写得悲壮而震撼。





[9]


《折桂令?春情》


元?徐再思


平生不会相思,


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


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


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这是一首直白写相思的小令,以 “不会”“才会”“便害” 的递进,刻画相思从无到有的过程。“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用三个比喻,将相思的恍惚、纷乱与虚弱写得生动;“余香在此”“游子何之” 暗含对离人的牵挂;末句 “灯半昏”“月半明” 以朦胧的场景,点出相思最浓时的具体时刻 —— 明暗交织的夜晚,最易勾起思念。全词语言俚俗如口语,却将相思的 “害”(痛苦)与 “愿”(期盼)写得鲜活真切。




[10]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清?纳兰性德


辛苦最怜天上月,


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


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此词为悼亡之作,以月喻情,哀婉深沉。上阕 “一昔如环,昔昔成玦” 用月的圆缺,暗喻夫妻相聚之短、离别之长;“不辞冰雪为卿热” 化用典故,表愿为亡妻承受艰辛的深情。下阕 “尘缘易绝” 直抒痛失所爱之悲,“燕子踏帘” 的旧景更添物是人非之叹;末句 “春丛双蝶” 以双栖反衬自身孤独,将 “生离死别” 的哀痛推向极致。全词意象清冷(月、冰雪、秋坟),情感真挚,是纳兰 “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的典型之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