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像农民种地一样办教育

(2025-08-27 16:48:24)
标签:

杂谈

文化

分类: 杂谈
像农民种地一样办教育
 韩克刚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农民种地的智慧,藏在顺应季节变化、精耕细作的农业规律中;教育育人的真谛,也在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耕耘中。看似牛马不相及的种地与办教育,其实都有最本真的章法,那就是敬畏自然,倾注心血,更需要懂得耐心和等待。

不同的土地适合种植不同的庄稼。农民种地,首先考虑的是土壤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然后再去选种子。教育也是这样,不同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唯有了解孩子,才能针对孩子的情况采取不同的举措,确保每个人都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成长。

种地离不开精耕细作,教育同样需要孜孜不倦。农村种地绝不是把种子埋进土里就坐等收获,他们需要去除草、施肥、浇地、驱虫,需要根据不同的时节和作物的特点去采取不同的措施。

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当孩子走进我们的班级,走进我们的课堂,我们改以何种资源与方式去组织教学,这就需要根据学情去准备,需要根据学习状态去组织实施,绝不是课件放完开始做题那么简单。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给予恰到好处的点拨、支持与鼓励,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样的,每一个教育人也要铭记,孩子的成长历程中,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规律和使命,过早的“拔苗助长”抑或是“催熟”,只会让生命失去了坚实的根基,就算是眼前一片花团锦簇,将来未必不是一塌糊涂。

丰收的关键,在于等待。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农村从不会因为一时的干旱或风雨而放弃了舍弃了田地。在种地的过程中,需要持续不间断的田间管理,错过了关键节点的关键管理,往往就会影响收获的多少。

教育,最需要的,也恰恰是这份“静待花开”的耐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也需要我们教师采取不同的关爱措施。如果我们采取了统一的管理,往往就会让某些学生早早地失去了进步的信心。

真正的教育,应该像老农种庄稼那样,接受成长中的起伏与差异,相信只要给予足够的实践和空间,每一个生命都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这种等待,绝不是独善其身的观望,也不是消极的贬低,而是对生命的尊重,对成长规律的敬畏。

教育与种地,虽不同,也相同。两者都需要敬畏规律,都需要投入心血,都需要懂得等待。当下教育的种种违背规律的现象,种种急功近利的行为,种种急于求成的心态,都是与教育背道而驰的种种。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像农民种地那样对待孩子,要尊重播下的种子,要用爱心与耐心善待他们,要用智慧守护每个孩子的成长,如此这般,我们的教育田野,才会欣欣向荣,丰收在望。

我们都是教育生态中的一员,每个人都是教育的代言人。让每个生命都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是我们的信条,更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无论外界风云如何变化,教师都要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都要坚定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担当,唯有如此,才不负学生叫我们一声“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