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干部培养4步法
(2025-08-27 16:35:53)
标签:
杂谈文化 |
分类: 杂谈 |
班干部培养4步法,3个月让班级自己转起来
刚接新班时,我和很多新手老师一样被琐事淹没:收作业要催三遍,值日生记不住分工,课间吵闹不停。后来才懂,当“甩手掌柜”的关键是培养班干部——但这活儿,绝不是找几个“听话的”就行。
今天就聊聊我怎么让一群怯生生的孩子,变成能独当一面的班干部。
先搞懂:啥是班干部?为啥不选成绩好的当班干部?
一开始我走了弯路:选成绩好、听话的当班干部,结果课代表只收好友作业,班长遇矛盾只会喊“别吵了”,最后还是得我擦屁股。
后来才明白:班干部不是“小跟班”,是班级“连接者”。对上,能反馈“大家觉得数学作业太多”;对下,能传达“明天要穿校服”;对自己,是练本事的机会——就像提前练习未来自己开公司怎么分配任务、化解矛盾。(这点也是给班干部洗脑的精髓。)
更重要的是,让几十号人觉得“这班是自己的”。连收作业都能提意见,谁还会故意拖拉?
培养班干部的4步核心法(先记大纲,再看细节)
1. 挑苗子:不看成绩,看“眼里有活儿、会换位思考、能扛事”
2. 教方法:结合班级机制教孩子“怎么用规则管纪律、怎么拆步骤做事”
3. 敢放手+会撑腰:允许犯错,帮孩子复盘,公开肯定他的进步
4. 慢慢松手:让班干部主导分工、策划活动,甚至用规则解决矛盾
具体怎么做?
第一步:挑苗子,别只盯成绩单
开学第一周别急着定人,揣个小本本观察:
- 课间操后,默默把同学碰掉的水杯摆好的——这是“眼里有活儿”
- 小组讨论时,主动说“让不爱说话的同学先讲”——这是“会换位思考”
- 打扫卫生时,自己负责的角落擦了三遍的——这是“能扛事”
我选的班干部,没一个是年级前10,但都是小本本上记了3次以上的孩子。毕竟,连同学水杯都懒得捡的人,咋会帮大家反映问题?
第二步:教方法,用班级机制帮他“立规矩”
有老师说:“让小明当班长管纪律,他只会喊‘别说话了’,没人理。”
这不是孩子的错,是没教他用“规则”发力。当时刚推行“小组积分制”(每周评“明星小组”,加分换奖品),给班长的“任务清单”是这样的:
“课间管纪律分三步:
1. 走到说话的同学旁边,笑着说‘你们组这周积分还不错,再说话被扣掉就可惜啦’
2. 他还说就喊组长:‘你们组有人说话哦,积分要被扣啦’
3. 还不听就记下来,交给我——记住,你不是在‘管人’,是在帮大家守规则。”
后来班长说:“一提积分,大家立马就安静了!”用班级机制当“工具”,比空口说教管用多了。
第三步:敢放手,更要会“借肯定激动力”
第一次让文艺委员小李组织班会,20分钟的活动10分钟就冷场了。她红着眼圈来找我,说自己太笨了。
我没批评,拉她复盘:“这次时间卡太死了,下次多备两个小游戏当‘备用’;不过你提前画的活动海报特别棒,好多同学都夸呢!”
正说着,有同学告状:“小李组织得一点都不好!”我立马笑着说:“这是小李第一次当‘策划’,但她画的海报可是全班第一哦!咱给她点时间,下次肯定更棒——你们有想法直接跟她说,她肯定能改。”
转身又跟小李说:“你看,大家其实很期待你的改进,下次咱们提前问问大家的意见,我相信你能做得更好。”
第二次班会,小李不仅提前做了“调查问卷”,还拉着同学开了3次“小会”,最后搞得比我预想的还精彩。
记住:孩子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没被肯定过——哪怕是微小的进步,被看见、被夸,就能生出再试一次的勇气。
第四步:慢慢“松手”,让他们用规则自己跑
两个月后,我开始“偷懒”:
-
以前我排值日表,现在让劳动委员带同学商量“谁周一扫地最合适”,并把分工写进“班级值日公约”,谁没做好就扣小组积分
- 以前我定班会主题,现在让班长开“小会”收集想法,拿三个方案让全班投票,得票最高的主题由提议人当“副策划”
-
有次两个同学吵架,学习委员直接把他俩拉到后排:“你们先说说为啥生气,按‘班级矛盾调解规则’,谁先动手扣2分,说清楚原因的加1分”——最后没找我就解决了
有老师问:“你不怕他们搞砸吗?”怕啊,但培养班干部,不就是为了有一天能“怕得少一点”吗?就像教孩子走路,总扶着永远学不会;得先扶着走几步,再松开手跟着跑,最后看着他自己往前走。
关键:用“被需要”的动力,带成绩和自信一起飞
不少老师担心:当班干部会耽误学习?其实反过来,能借“被同学需要”的劲儿,帮孩子提成绩、涨自信。
-
让课代表收作业时,顺便统计“哪些题错得多”,并在早读时带大家复盘——为了“讲清楚错题”,他自己会先熬夜搞懂,成绩不知不觉就上去了
-
让班长管纪律时,我会当众说:“咱班长数学进步特别大,从70分到90分,你们想知道他咋学的吗?让他给大家分享分享”——被同学期待的压力,会变成他保持优秀的动力
-
开班会讨论“怎么提高班级成绩”时,让班干部牵头整理“学霸的复习方法”,并负责“监督”小组执行——他自己先得吃透方法,才能给同学讲明白,自律性也跟着强了
我班上的劳动委员,以前作业总拖拉,当班干部后要催别人交作业,自己反而每天第一个交;他说:“大家都看着我呢,我不能掉队。”当孩子发现“自己的进步能带动别人”,自我价值感会爆棚,成绩和自信自然水涨船高。
最后想说的话
现在我的班级,早读铃响前,班干部已经在领着读书了;作业本收上来,课代表早就分好类,连谁没交都标得清清楚楚;甚至有家长跟我说:“我家孩子回家总说‘我们班怎样怎样’,感觉他比以前有责任心多了。”
其实啊,培养班干部哪有什么秘诀?无非就是:选对愿意做事的人,教他用规则把事做好,用肯定给他试错的勇气,再慢慢看着他能独立带着大家往前走。
说到底,咱当班主任,不是要把班级管得“纹丝不动”,而是要让孩子们觉得“这是我们的班,我们能管好”——这才是比“纪律好”“成绩高”更重要的事,你说对不?
前一篇:真正的学霸,都是“休息”的高手
后一篇:像农民种地一样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