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提高语文备课能力的三条路径

(2025-08-27 15:20:38)
标签:

杂谈

文化

分类: 杂谈
提高语文备课能力的三条路径

开学将近,各个工作群开始活跃起来,语文群里提醒我们语文集体备课需要更加深入的践行:教师备好课是上课的基石,备课充分能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01 素读教材永远是第一步

著名教师王君在《备课到底备什么》中写到:“备课,读教材永远是第一步。老老实实地读,扎扎实实地读。素读。”
意思就是不用看参考书,不要网上查找资料,单独的读书,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去思考,去联想。
于永正大师在《我怎样教语文》也提到,备课是要先精读课文,把课文先读五遍,每一遍解决不用的问题。
第一遍通读把握文章的整体框架,可以用思维导图把文本的思维画出来。
第二遍精读梳理出文章中的生字词,语言特点,圈点勾划,细细地写出自己的感受。
第三遍从教学角度思考重难点。
第四遍结合学生的学情预想课堂的反应。
魏智渊在《高手教师》中说到,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我的课?
第一步就是吃透教材。反反复复读教材。找出零散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尝试以最通俗的方式表达出来。
反复读教材,素读教材,考验的是我们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能力,也是青年教师专业提升迈出的第一步。
02 深度研读课标和教师用书

素读过后,我们要对自己的思考进行一些筛选,教师用书和新课标就能指引方向。
教师用书把一篇课文分析得非常透彻了,教学思路和教学重难点都明明白白的写出来了。那还需要思考吗?当然要。我们要思考如何更加适合当下的学生呢?
我们的课堂不可能方方面面都能讲,课堂不能负担过重,最好是一课一得。
所以,就要去研读课标,甚至用更笨的一点方法——手抄新课标。
把新课标烂熟于心,就有了教学的大方向,知道每个阶段的目标是不同的。
在抄写的同时能够理解,然后深度思考加以运用,就能对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多一份体会。
举个例子:在新课标当中高年级就强调阅读鉴赏,提升综合素养。这么简短的几个字,如何去挖掘呢?
我们老师就要思考:“阅读鉴赏”需要怎么提升?有哪些方法可以执行?
语文和其他学科结合,进行一些研讨提升?综合素养包括哪些?可以用什么活动来进行提升……
去挖掘文字背后的意义,这是我在珍珍老师分享中学到的重要观念,也算是一种自我觉醒。
03 围绕教材,做大量的阅读和准备
“语文教师在面对任何一篇经典文本的时候,其视野起码应该是这个文本本身的5到10倍,有了这个视野,文本冰山下的百分之八十就暴露在了你的面前,这对于选择最合宜的教学内容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点拨学生,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王君老师告诉我们,一篇经典文章的背后,有很作者特别多的思考,如何能够开发出有益于学生成长起来的语用内容,才是重中之重。
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学生,一群不同的学生,课堂也总归要回归到学生。
“扎扎实实地教语文课,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说话能力,才是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老师可以阅读相关的文章,著作,论文,订阅相关的杂志。
解读文本,反复揣摩,形成自己的思路和语言,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引导学生发现疑问,老师抛出新鲜的观点,刻意的与学生的生活建立关联。
试问,一位知识渊博甚至幽默,能让课堂变得活跃,积极,这样的老师,谁不喜欢呢?所以,在AI时代,我们更要要善用平台资源,去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些看似老套的俗语,却能让我们看到背后的付出和努力。
写在最后
备课,是教师每日的基本工作,从素读,到联读,日拱一卒,一定能让自己常规课变得越来越高效和扎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