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管理创新打造优质均衡的“美好教育”

(2025-07-03 21:19:49)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以管理创新打造优质均衡的“美好教育”
 李美荣 段新宇 

要实现教育的优质均衡,关键在管理理念的超前、管理策略的创新。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聚焦“美好教育”品牌,着力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管理创新为抓手,助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康巴什,蒙语意为“卓越的老师”。这座以“老师”命名的城市,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教育结下深厚情缘。康巴什区的教育人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以管理创新为抓手,着力打造优质均衡且独具特色的“美好教育”。

 
一、“美好教育”的内涵意蕴


 

“美好教育”不仅是一种愉悦、舒展、积极向上、努力向好的成长感受,更是对“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化理念的践行——欣赏每个生命的独一无二,支持每个生命的无限可能。“美好教育”是一种开放、包容、绽放的生命样态。康巴什教育的标识是一朵美丽的马兰花,取自草原文化中“马兰花开映绿草”的意象,寓意每个学生像花一样成长, 康巴什区的教育要给予学生花一样的呵护。


二、“美好教育”的价值追求


“美好教育”首先是人性之需。追求真善美是人性的内在要求。教育作为塑造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手段,其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和激发人的善良本性,引导人们追求真理、善良和美好。其次是时代呼唤。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同样,人民对美好教育的追求,也是我们奋斗的目标。鄂尔多斯被称作“暖城”,寓意着友爱、温暖和美好,“美好教育”就是暖城之暖的最好表达;康巴什这个以“老师”命名的城市,孕育着希望和美好,既呼应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古训,又蕴含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现代价值。

 

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一些人对教育的态度逐渐变得浮躁,追求速度而不考虑温度,追求成绩而不考虑感受,追求名利而不考虑成长。因此我们认为,今天的教育更需要温度、格局和情怀,“美好教育”就是要引导人们回归教育的本真,心存美好、践行美好、成为美好。

 
三、“美好教育”的管理创新

 

康巴什区委、区政府全力支持教育,将教育作为第一事业优先发展;康巴什区的老百姓高度重视教育,给予教育最大的信任、理解和包容;康巴什区教育人一直心怀感恩做教育,践行“好学校、好校长、好老师、好生态、好未来”的“五好教育”路径,聚焦“美好教育”品牌,着力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管理创新助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管理就是“管”和“理”,“理”得清楚才能“管”得合理

 

康巴什区在推进区域治理转型的过程中,关注理念转型,注重策略优化,通过十几年的实践,理顺管理的思路,理清管理的架构,理强管理的力量。

 

1.理体系,从零散走向系统

 

制度体系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有力保障,有制度体系才有力量。康巴什区从2014年开始就推进现代学校“五个一”制度体系建设,即一校一章程、一校一规划、一校一制度、一校一评价、一校一特色,充分体现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管理理念。2019年,康巴什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五个一”工程被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授予“五位一体”综合考核创新奖。

 

2.理目标,从迷茫走向清晰

 

本着“问题自己找、目标自己定、内容自己选、结果自己评”的原则,康巴什区连续十几年推动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有效落实行动,每一轮规划都要经历“学校拟定—现场答辩—校园长研修讨论—学校自主评估和反思改进”等环节,规划制定和实施的过程就是“想得清楚,才能做得明白”的过程。

 

3.理标准,从无形走向有形

 

工作有标准,发展才能有秩序。康巴什区以校园长工作室为阵地,坚持“每年一主题,每月一研修”不动摇,从后勤工作、安全管理、教学管理等方面理出一系列精细化管理体系,将职能、制度、流程和标准贯穿管理的每个细节,让有秩序的管理支持学校的高效运转,成就有思想的团队。

 

4.理成效,从经验走向科研

 

管理创新是从一次又一次的头脑风暴中产生的。康巴什区在推进管理创新的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抓手,即“研修室”。从最初的班主任研修室,到后来的校园长研修室、男幼儿教师研修室、家庭教育研修室等,从一个到几十个,坚持每年一个主题,每月进行一次研修,让研修从模糊走向清晰,从零散走向系统,从经验走向科研,从个体走向群体。目前,康巴什区研修室的成员在壮大,研究的成果在辐射,团队的力量在彰显,研修的氛围在形成。

 


(二)管理就是搭建平台,好平台才能有好样态

 

搭建平台和营造氛围是区域管理的有效方式。康巴什区本着“平等、尊重、点燃、唤醒”的理念,不断搭建“人人有机会、事事有回应”的发展平台,营造出一种温暖美好、和谐向上的教育氛围。

 

1.区域搭台子,学校来展示

 

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最难的不是规划多少工作,而是如何让美好的愿景变成现实。康巴什区在推进各项工作中很少发布“命令”,而是不断给学校搭建平台。推进课程改革十年来,没有强制,没有督导,做得最多的是每学期举办一次大型课改推进会,每一次都会有两所学校展示自己的成果,十年来共召开了20余次课改推进会,每一次推进会都是一次唤醒和点燃。开展“美好课间” 评选活动,通过持续的评选与表彰,让课间十分钟丰富多样,让教师认识到把快乐的课间留给学生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

 

2.区域“晒单子”,学校来“抢单”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之间最大的矛盾是繁重的行政任务和学校的业务工作之间的矛盾。康巴什区创新工作方式,将繁重的任务变成愉快的“抢单”,参与即可获得项目加分,并纳入年末的学校考核。如“红领巾治理荒漠”行动、美好家庭建设行动、各级各类论坛、调研观摩活动等,都由教体局“晒单”,有意愿参加的学校来“抢单”。在教体局的引领下,各学校也在积极为师生搭建成长和发展的舞台。“学校搭台子,教师来展示;班级搭台子,学生来展示”,通过这样的方式,将生硬的制度变成美好的期待,将严肃的管理变成学校的自主成长。

 


(三)管理就是唤醒善性、激发潜能

 

康巴什区坚持“尊重为先、服务至上、唤醒善性、激发潜能”的评价思想,用教育评价改革驱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1.项目推动,优势是在尊重差异中培育的

 

十几年来,康巴什区坚持不给学校成绩排名,而是通过项目工作奖励支持学校自主发展。学校聚焦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等,自主申请1—2个年度重点项目,教体局通过年初立项、过程评估、年终评选的方式, 对项目进行奖励,弱化横向比较,强化纵向发展,力求培育每所学校的发展优势,克服功利和攀比之心,形成的样态就是“不比同行,比自己;不比名次,比成长”。



2.减负增能,潜力是减放出来的

 

一是给学校减负:依据“双减”要求, 从2021年开始,深入一线开展了4轮大调研、30余次座谈讨论及问卷反思,修订督导评估方案12次,指标从十多页减少到了两页半。二是给学校放权:本着“谁用人、谁选人”的原则,县管校聘、职称改革、绩效考核都在体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营造干事创业氛围。三是给教师减负:聚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减少非教学任务,出台《康巴什区教师减负“康十条”》《校外事务进校园黑白名单》,让教师更多地回归教育、关注学生。四是给教师赋能:围绕人才引进、教师培育、教师管理、待遇提升、表彰奖励、暖心工程6 大方面出台32项改革政策,系统推进交流轮岗、温暖行动、表彰激励等系列人事制度改革。

 

3.直击现场,自评是在过程中实现的

 

一是评价人员角色转变。行政干部、教研员深入教学一线,直击教育现场,关注教师实践的亮点与成效,从原来的督查者转变为服务者、支持者和陪伴者,与教师一同发现、面对问题,开展同步教研。二是评价方式转变。减少原来固定时间、地点、形式的评价,加大随时随地灵活性的跟进反馈, 从集中督导变成过程性诊断,助推学校在自评中发展。三是评价重心转变。推行“负面清单”排查机制,从关注显性的基础建设、课堂形式等,转变为关注以学生为中心、素养为导向的平等对话、服务支持、管理质量。

 


(四)管理就是营造氛围、形成生态, 好生态才能有好未来

 

办教育就是造生态,好的教育就是一个好的生态系统。康巴什区一直致力于打造“事事美好、人人美好、处处美好”的教育生态,让美好生态成就美好未来。

 

1.营造“事事美好”的机关文化

 

教体系统的好生态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教体局机关的工作状态和工作作风。康巴什区持续推行竞聘上岗机制,激活干部担当作为,淘汰不合格干部,激活躺平式干部,激励奋进式干部。大力推进“四型”机关建设,即学习型机关、服务型机关、效能型机关、创新型机关。贯彻“练就三项基本功,成就机关好干部”培养理念,对机关干部的要求是“爱读书、能写作、会表达”,举办读书分享会进行随机抽签,举办重点项目述职会由学校评议,机关干部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与激励中成长和蜕变。

 

2.打造“人人美好”的教师文化

 

美好是示范出来的。持续推进“教师美好形象‘康十条’”“教师负面清单‘康十条’”“最美教师表彰活动”等系列举措, 树立美好“康老师”品牌形象。美好是提醒出来的。开办《微风送廉》专刊,推出《康城教育爱“廉”说》微视频,在重要时间节点发布廉洁提醒。美好是展示出来的。在全系统开展“康城名师话教育”“美好教育我来讲”等系列宣传活动,以榜样示范引导广大教师知敬畏、守底线,做“美好教育”和“康老师”的形象代言人。

 

3.创设“处处美好”的家校社文化

 

一是美好校园滋养童年。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更是一个养人的地方,学校之美在于有山有水有人文、有诗有画有情怀。用环境营造美好:康巴什区出台《学校文化特色校评选方案》,持续推进大美校园建设,秉持“一校一特色,处处皆育人”的理念,推动学校精心打造图书馆、阅览室、科技馆、温暖餐厅、心灵驿站、卫生间等育人空间。秉持“每一间教室都美好,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的原则,坚持十年评选“温馨教室”。用空间撬动美好:秉持“时时有课程,处处皆育人”的原则,推动学校精心打造每一个育人空间,如安全知识游戏化(一小、一小北)、小树林里的秘密(一小)、儿童的院子(实验小学北校区)、随处可玩的校园(三小、实验小学)等。此外,益智游戏角、自然探索园、创意手工坊、科技体验馆等多样化的游戏区域,都在用有趣的空间撬动无限的可能。用课程成就美好:坚持十年推进三轮课改,每一轮课改都聚焦确定的主题,紧扣五育并举和五育融合,在做强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扎实做好校本课程,促进实现“一校多特,一生多项”的教育目标。

 

二是美好家庭温暖童年。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生活和氛围。康巴什区提倡好好生活就是好家教、好好做人就是好家教、好好工作就是好家教,创新推进“美好家庭”建设六大行动,让“美好书香、美好餐桌、美好劳动、美好实践、美好陪伴、美好榜样” 成为“美好家庭”的品牌形象,持续推进班级、年级、校级和区级“美好家庭”表彰活动,并且在教育公众号和各类媒体平台播出。

 

三是美好社区呵护童年。康巴什区持续推进“美好社区”建设行动,每个社区都配备社区书房、24小时自习室、运动场馆、萌宝驿站、爱心托管班等服务设施。精心打造社区体育馆、琴房、绘画室等文化空间,教体、团委、社区等部门联合开展“青苗学社”项目,招募青年教师和青年志愿者为青少年儿童提供安全教育、暑期托管等贴心服务。建立社区萌宝驿站,提供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及暑期托管等多种照护模式,打造多方联动、协同育人的社区成长场域。

 

四是美好校外助力童年。康巴什区持续推进“美好校外”建设行动,以国家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为契机,打造科学教育加研学实践融合发展品牌,出台《康巴什区研学旅行和综合实践教育发展规划》,探索校内校外教育的深度融合课程,通过外联、内联、互联等方式,联高中、联大学、联场馆、联基地、联少年宫,打造“一校一馆一基地” 的教育新场域,形成“学校小课堂、社会大学堂”的校外教育生态。

 

要实现教育的优质均衡,关键在管理理念的超前、管理策略的创新,其中最主要的是,管理者心中要有一颗为每所学校、每位教师、每个家庭、每个学生服务的心。当管理者真正放下了身段、转变了思想、优化了管理,优质均衡的教育才可能真正发生。希望我们每一个教育人都能“心存美好、践行美好、成为美好”,让教育的阳光普照每个人的心田。



(作者:李美荣,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段新宇,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教育体育局干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