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生为本教学改革的温暖收获

(2025-07-03 21:17:12)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以生为本教学改革的温暖收获

黑河九中—— 一所农村学校“生本教育”的三年探索


2022年以来,黑河市第九中学积极探索“以生为本”的教学改革,逐渐形成了“三学一测”的生本教学模式,三年的"以生为本"教学改革,我们实现了从"分数增长"到"人格完整"的蜕变。三年来所取得显著成效2025届学子给了我们最温暖的答案。正如一位高三毕业生反馈所说的那样:“我们不仅学会了备考,更学会了如何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才是真正的成礼”。
一、品格素养的提升
(一)责任感的觉醒

以生为本的教学改革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权,如学习内容、时间安排等。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自我约束,合理规划学习与生活。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内容,这种模式锻炼了学生的自律性和责任感。除了个人学习责任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课程,学生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并愿意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例如,学校开展环保主题的探究活动,学生在调研过程中增强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据我校的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参与公益服务的比例从12%上升至89%。

(二)抗挫力的培养

1. 面对失败时的积极态度
表现:学生不再将失败视为终点,而是能理性分析原因,主动调整策略。例如,考试失利后,会主动寻求教师反馈或制定改进计划,而非自我否定。

生本做法:改革中教师注重过程性评价,减少结果性评价的压迫感,帮助学生建立"成长型思维"。

2. 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表现:遇到学习或生活难题时,学生能尝试多种解决方法(如查阅资料、小组讨论、求助资源),而非轻易放弃。
生本做法: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以生为本的课堂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3. 情绪调节与压力管理
表现:在高压情境(如公开演讲、竞赛)中,学生能通过深呼吸、积极暗示等方式平复情绪,快速恢复状态。

生本做法: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例如通过情境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情绪管理技巧。

4. 合作与求助意愿增强
表现:学生更愿意向同伴或教师表达困难,并接受帮助。例如,在小组任务中主动分担压力或承认自己的不足。

生本做法:课堂中强调协作学习,教师通过建立安全的心理环境减少学生的"耻感"。

5. 对批评的理性应对
表现:能接纳建设性批评,将其视为改进机会,而非全盘否定自我或抵触他人意见。

生本做法:教师采用"肯定+建议+鼓励"等沟通技巧,营造尊重、平等的师生互动模式。

    二、核心能力的突破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1.自我驱动学习:

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

资源(如在线平台、查询机),时间管理能力和目标意识明显增强。例如,三学一测课堂模式要求学生课前自学视前置研究,课堂时间用于深度讨论,培养了他们独立探究习惯。

2.批判性思维与反思能力:
通过问题导向学习、生生评价等教学方法,学生学会质

疑、分析问题并形成个人见解,进一步强化了元认知能力。

(二)协作创新能力的提升
1.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小组分工、角色扮演等协作任务促使学生学会分工、倾

听与认同,跨学科、跨组团队合作更锻炼了多元视角下的沟通技巧。

2.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

设计思维、AI教育等模式鼓励学生通过头脑风暴、原型设计解决真实问题,例如校园环保项目之一“绿色原地”项目实施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天浇水、拔草,并在过程中常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的精心设计和实践促使我校荣获了黑河市劳动教育示范校。

(三)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
1.真实场景问题解决:

红色筑基活动、社区服务学习等将课堂延伸至社会,例如毛鹏鹏老师的地理课,带领学生上了一堂故乡赵光农场糖厂的废水处理实践课。

2.技术操作与职业素养:
    实训基地、虚拟实验室情境模拟强化了动手能力,如张洁英老师模拟法庭课提前培养了岗位适应力。

三、教育质量的优化
(一)教学方式变革:从“满堂灌”到“深度学习”
课堂是改革的主阵地,以生为本的课堂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个性化学习。学生课前自学,课堂聚焦讨论,使课堂效率提升40%。教师从“讲授者”变为“引导者”,学生从“被动听讲”到“主动探究”,使课堂互动率从30%提升至85%。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显著增强,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同步提升。

(二)内容与结构变革:从“统一课程”到“多元选择”
课程是育人的载体,以生为本的课程体系强调多样化和适应性。我校三年来结合地域文化,开发音、体、美、俄、日小语种等特色课程,使学校特色辨识度大幅提升。实施大单元教学打破学科壁垒,提升知识迁移能力。同时我校更注重生涯教育融入,使学生更清晰自己的发展方向。课程多样化提升了学生兴趣,个性化培养方案使优秀学生更拔尖、普通学生有突破。

(三)学业发展蜕变:从“中考淘汰”到“逆天改命”

2025届学生是正直我校生本教学改革的一届,这届学生的整体升学率高达99.9%,书法与服装表演(服表)专业进段率100%,远超省艺术类本科文化课控制线(270分)。其中,美术特长生焦一析文化课435分、音乐特长生关梦琦综合分538.25,全省排48名;服表特长生张子浩406分。均成为全省同类考生中的佼佼者。 体育类:双过线(文化课与专业课)率同比提升40个百分点,显著高于省体育类本科线(物理类252分),其中杨雨泽522,位列全省105名;物理类考生高琛哲同学考出625分的优异成绩,位列全省2700名。作为一所农村普通高中,被中考淘汰的学情,取得这样的成绩于学生而言可以说是“逆天改命”。

四、教师观察的反馈
"最惊喜的不是他们学会了知识,而是学会了‘学习’本身。现在学生进办公室不再问‘这道题怎么做’,而是说‘我查了三个解法,您看这个思路是否可行?’”——一位数学老师最欣慰的感触。站在生本教学变革的潮头回望,那些被擦亮的眼睛、被点燃的好奇心、被唤醒的表达欲,都在诉说一个事实:当学生被真正视为学习的主体时,知识便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成为连通生活与理想的桥梁。这大概就是教育最美的样子——不是把水桶灌满,而是将火把点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