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应当成为一个专家

(2025-06-25 16:14:56)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教师应当成为一个专家
张飞
教育是一项复杂性的工作,更是一项充满着挑战和困难的工作。但是很多教师却轻视教师这份职业的复杂性,忽视了自己工作的专业性,在长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大多沦为一个经验型教师,而不是一个专家型教师。

读完佐藤学的《教师花传书》,我更加印证了这一观点。这本书主要想强调的就是教师必须要成为工匠性与专业性兼备的专家,即未来教师的角色,一定是从“说”的专家变成“听”的专家,从“教”的专家变成“学”的专家,从“技”的专家变成“学”的专家。

一、从“说”的专家到“听“的专家

很多教师的课堂之所以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和无聊,就是因为这些教师太重视“说”而忽视了“听”。这里的“说”既包括教师的“说”,又包括学生的“说”。

传统的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从上课说到下课,学生属于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以教师的“说”为主的授课方式,学习效果往往很差,因为学生是属于被动接受。

新课改之后,很多教师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注重学生的表达、对话与展示,但是这种以“学生的说”为主的课堂,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实则真正的学习也未发生。

因为教师只关注少数“说”的学生,而忽视了大部分“听”的学生。

佐藤学在强调课堂对话的同时,又特别注重倾听。首先教师要学会听,在佐藤学看来,倾听儿童的声音是教师教学实践的基点。在学习能够真实发生的课堂上,必须要有一位全心全意倾听每一位学生的教师。

书中举了若林老师的例子,每次上课时,若林老师都会安静地坐在教室中靠黑板的一隅,认真倾听学生们的言语。

像若林这样善于倾听的老师,他们不仅仅是理解学生发言的意义,而是完全理解和接受每一位学生本身。

除了要倾听儿童的声音,教师还要能够听取教材中隐含的声音的能力,以及听取教师自身的内在声音的能力。

因此,我们要想成为人工智能时代不可替代的教师,我们必须要掌握倾听这一核心能力,我们必须要从“说”的专家转变成“听”的专家。

倾听是课堂对话的基础和前提:倾听儿童的声音,我们才能完完全全地接纳每一个儿童;倾听教材的声音,我们才能挖掘出教材中隐含的东西;倾听自己的声音,我们才能实现教学和自我的完整认同。

二、从教的专家到学的专家

佐藤学说:“教师的工作本质不只是教学,更是学习。”我想这里的学习有两个层次,一个是自身的学习,一个是促进学生的学习。

很多的教师在教书五到七年之后开始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感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来自外部的客观因素,如较强的工作负担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来自教师自身停止了学习。

一个不学习的教师是不可能成长的,在佐藤学看来,作为匠人的老师需要通过模仿与修炼来学习,作为专家的教师需要通过反思与研究来学习。

总之,“教师的人生就是持续学习的人生。向儿童学习、向教材学习、向同事学习、向社区学习、从自身的经验中学习——正是这种持续学习的步伐,构成了教师的人生。”

其次是促进学生的学习,一些教师上课教完了,就认为学生学会了,其实教完并不等于学会。

好的课堂,一定是学生学的时间多于教师教的时间。教师的教也是为了学生的学,但是很多情况,教师是用自己的教替代了学生的学,用自己的教掩盖了学生的学。

因此佐藤学在课堂教学中提倡构建“学习共同体”,比如今井老师的课堂总是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在发生和推进。

针对所有的发言,今井老师都会让学生回到教科书的语言或文章之中,回到其他的学生,回到小组,回到之前的活动,这种注重“反刍”的课堂目的就是要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来引发学习。

在当下这个,教师的专家形象要从“教”的专家变成“学”的专家,这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我们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性,以便能够有强大的底气面对泥沼般的难题;另一方面,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切实转变自己的教学观,让课堂成为学习真正发生的课堂。

三、从技的专家到心的专家

这本书的核心理念来自于世阿弥的《风姿花传》,世阿弥认为“技”与“心”结合之时,艺术便成为“无心之花”,可谓“幽玄”的“妙花”。

由世阿弥的论述,佐藤学想到了教师既有匠人的一面(技),也有专家的一面(心)。或者说,教师的能力是匠人的能力与专家的能力的综合体。

其实现如今很多的教师沉迷于“技”的层面,他们研究课堂教学的模式,注重课件的制作,或是热衷于教学技术、技能的提升。但是他们却忽视了技术背后的理念、理论和最本质的哲学。

在讲述教学“妙花”绽放的一节时,佐藤学举了古屋和久老师的例子,古屋老师的课堂看不到技术的痕迹,教学还没开始,学生们就如饥似渴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学生们展现了无意识的协调学习的姿态,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气息微妙融合,实现了冲刺与挑战的协同学习。

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每位学生的发言都与前一位学生的发言相呼应。课堂的洗练度和达成度都到达了“妙花”的境界。

这样的老师就是“心”的专家,如何才能从“技”的专家才能变成“心”的专家,需要我们注重自己的反思实践,需要我们具备高度的知识与理论,同时具备高超的艺术与技法。

在今天这个喧嚣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地回到自己的内心,一心一意地学习各种各样的教育理论、深入地观察课堂和学生、锤炼自己的教育技法,我们才能由“技”的专家成为“心”的专家。

教师这份工作想要做好是艰难的,但是正是因为艰难才能凸显出教师的专业性和教育的价值。

因此,越是教育艰难的时刻,我们越是不能放弃自我的学习和修炼,越要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修养。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人工智能的冲击下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和关键素养,我们才能由一个教师变成专家,由一个经验型的教师转变成真正的专家型教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