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太子头上的博客
太子头上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85,687
  • 关注人气:6,54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培养孩子逻辑思维的五个方法

(2025-06-25 16:42:27)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培养孩子逻辑思维的五个方法

逻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逻辑学列为七大基础学科第二,仅次于数学。

我也认为,逻辑思维好的人才能学好数学、物理等学科,特别是孩子,从小日常跟父母交流过程中能学点逻辑,那么他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会更好,当然学科学习也会相对轻松。

比如一个段子: 

宋丹丹问:“要把大象装进冰箱,总共分几步?”赵本山答不上来,宋丹丹给出的答案是:“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第二步,把大象装进去;第三步,把冰箱门带上。”

且不说大象能不能放入冰箱,分步操作似乎很多余,也很搞笑,简直是多此一举。

其实这段子强调的是工作的具体操作流程,是程序员的标准思维。

这是西方人管理企业常用的管理操作流程,清晰明了,不容易出差错,且较容易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

吴军老师在《逻辑学通识讲义》里告诉我们,培养孩子逻辑思维有五个方法。

我把材料提炼整理并加以延伸如下:

01

第一个方法:让孩子明确概念,不模糊表达。

教会孩子清晰地定义自己的问题和观点,这是逻辑思维的起点。

比如,孩子说这个地方不好玩(游戏不好玩、饭不好吃),这是模糊的表达。

你先问他怎么不好玩,哪里不好玩?让他想一想以锻炼他的思考能力,同时也是引导他具体地表达,当然也更有利用我们发现问题。

如果回答不出,我们可以给他提示,比如,是不是人太多?还是因为肚子饿了想回家?还是这些设施玩腻了,现在不想玩了?

日常要让孩子能清晰的表达,家长描述事物时,尽量用准确详细又丰富的词汇进行描述,这样他才能跟着学会用具体语言的表达。

比如,这是一张有四条腿的、圆形的、木质的桌子;这是一只高大看起来十分凶猛的狗,千万别靠近;夏天的蝉鸣热闹又动听,只可惜成虫只能活1-2个月。

02

第二个方法:让孩子学会区分事实和观点。

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无法更改的,是可以验证的。

观点是主观感受,带有个人情感色彩。比如,我觉得很难,我很讨厌他,我觉得他很笨,我喜欢它等等。

区分事实和观点是逻辑思维的重要基础。

比如,孩子说数学太难了,这就是他的难受,换成我去做,那太容易了(我也表达下我的感受)。

但这是不够的,我要问他难在哪里?哪些题目不会做——说出来了家长就可以提供帮助。

不过有些孩子大了,根本不想这么具体的回答,懒得回答,因为他觉得你帮不了他,也不想你帮他,他这么说只是宣泄下情绪而已。

如果孩子能区分事实和观点,他就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长大了也可以避免很多人际关系的矛盾。

因为,人会习惯情绪化表达自己,而非用事实表达问题。

比如抱怨孩子没耐心,抱怨爱人不顾家,抱怨领导太苛刻,抱怨客户太难缠等。

没耐心具体表现在哪里?你的要求标准适合他吗?

不顾家有哪些具体行为表现?是每天都早出晚归,还是一周仅有几天?是工作原因还是找朋友玩?

领导苛刻是你的方案被返工数量太多吗?接下来你如何应对?

客户太难缠——跟领导这么汇报情况,等着被甩脸色吧,领导只想知道你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

03

第三个方法:为自己的观点提供理由。

多问孩子为什么,让孩子多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回答问题。

养成这样的思考习惯是培养逻辑表达的关键。

我问儿子:“为什么不想学习?”

“因为太耗脑。”

“为什么太耗脑?”

“没有看视频、没有玩那么轻松。”

“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

“为了将来要当科学家。”

儿子才是一年小学生,他只能这么宽泛地回答。

我的问题也太大,不过也可以罗列出一些具体的理由:

1、学习是为了获取知识;2、为了变得更聪明;3、为了将来有谋生的本领;4、为了家庭更幸福;5、为社会作出贡献。

不单是问题的回答,表达需求时最好想出一些理由,列出一二三点,这样说话就会有理有据。

比如,我想看视频。理由:一,我写完作业了;二,这个视频我很喜欢;三,视频是纪录片,也算是学习。

04

第四个方法:让孩子学会识别常见的逻辑陷阱。

常见的逻辑陷阱来自人们用二元对立思维来理解事物。

二元思维只是我们简单理解世界的方式,即:事物非黑即白,非对即错、非此即彼等等,没有中间状态。

可是真实的世界是复杂的,不能只用二元思维理解世界。

一旦人们用二元思维理解事物,孩子很容易落入逻辑陷阱中。

一些人说,你看看,很多大学生毕业了都找不到工作,因此读书无用,读了也白读。

老师说,班上学习成绩好的同学都很努力,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努力,因此,成绩差的,肯定都没努力。

读书不是读与不读的差别,读书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但是不读大多都找不到好的工作。

老师的逻辑谬误也是用二元思维看待问题。

成绩好跟努力固然有关,但是这里涉及一个推论,就是努力不一定取得好成绩,跟学习方法也有关系。

所以不能简单划分为:努力和不努力。

还有一些人不能就事论事,直接进行人格攻击。

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逻辑陷阱,因为他只是看到你做这件事不好,就攻击你整个人。

比如有人骂你无能,白痴,这是一种人格攻击。

就事论事,针对这件事他完全可以找你商量讨论,或提出建议,让你加以改进,而不是一看到不对劲,就冒火开骂。

05

第五个方法:让孩子愿意修正自己错误的想法。

让孩子明白,改变自己的想法不是丢脸的事,而是进步,一种科学思维的体现。

吴军老师强调,科学的本质不是坚持绝对正确,而是不断修正错误接近真相。

改变想法不是否定自己,而是只有不断思考自己之前想的哪里不对,才能获得进步。

比如地心说,一度被认为是正确的,但后来伽利略用望远镜观测到了木星的卫星,这一发现有力证明了地球非宇宙的中心。

还有我们跟孩子说地球是圆球形的,也是不够准确的表达。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而非完美的正球体。

改变想法可以从大人做起,给孩子起示范作用。

儿子问我:“什么鸟不会飞?”

“不是所有的鸟都会飞吗?”

“错,你猜一猜什么鸟不会飞?”

“我不知道啊,你来说说。”我假装说。

“鸵鸟不会飞。”儿子见难倒我了,很高兴。

儿子看到我很愿意改正错误认知,那他将来是不是不会变得固执,坚持己见?错了不是很正常吗?关键是错了能改。

被否定并不觉得丢脸,无需恼怒,修正了就可以获得进步,这是十分宝贵的素质,也是让我们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


五个方法,日常家长可以参照,引导孩子一起学习,不断训练大家的逻辑思维能力。

而且还可以让我们在面对各种问题时,都能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探索,获得求知的无穷乐趣,当然也能促使双方共同成长和进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