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生为本的“学情分析”是什么,分析什么,怎么做分析?

(2025-03-01 08:17:13)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以生为本的“学情分析”是什么,分析什么,怎么做分析?

们广大一线老师非常熟悉的理念,也是我们在教学实际中最为常见的方法经验所在。

学情分析,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全面把握和深入剖析。它旨在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以便为学习者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学情分析通常也被称为“教学对象分析”或“学生分析”。

在基础教育界中,系统概述的“学情分析”的内容,主体包含了:


知识基础: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


学习能力:学生的理解、记忆、应用等能力。


学习兴趣:学生对不同学科或内容的兴趣程度。


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动机、习惯及对学习的态度。


学习环境: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我们一线老师常用的学情分析方法:


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收集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等信息。


访谈法:通过与学生、家长或教师的访谈深入了解学情。


谈话法:通过教师和学生相互交谈的活动来了解学生情况的方法。


观察法: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


测试法:通过测试评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


资料分析法: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作品、成绩单等现有资料,或根据教育目的提出的专题性作业(如命题作文、读书笔记)等诊断性资料,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问题分析法:通过分析学生的作业和试卷等学习成果,找出学生的学习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数据分析:利用教育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成绩。




教育学界业界公认的“学情分析”带来的好处或益处:


1.促进个性化教学;


2.提高教学效率;


3.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4.改善师生关系;


5.支持教育决策;


6.促进教育公平;


7.提升教学反思能力;


8.支持学生自主学习。




学情分析是教与学目标设定的基础,也是教与学内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据。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而教学内容也可能变得一盘散沙或无的放矢。


此外,学情分析还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教师才能确定学生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并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


免费 黄油菜田选择性聚焦摄影 素材图片


以上就是归纳较为全面系统的“学情分析”的定义、常见做法及好处益处,其实对于定义及常见做法,我们并不会不熟悉。


这里需要指出来的是,为什么我们对于“学情分析”理解得很好,也是日常都是在做着,但我们经过学情分析的课堂或教学,却依然是并不那么好,或质量不高呢?


我们很多很多资深老教师会意识到,在自己执教几十年的生涯中,事实上是很早很早就通用或运用了“学情分析”,只不过现实是它们似乎了无作用,至少好处或益处并不见得如宣传的那样,或如专家所述的如实。


这是根本不容否认的,因为我们随处可见很多老师,在自己执教生涯中,是直接放弃或不在乎“学情分析”,甚至普遍的教学经验感受就是“学情分析更类似于形式主义、折腾主义”,是根本没有什么卵用的假把式、伪方法,不过是领导或上级强压下来的一些考核指标导向——“增加教学无用功,浪费时间精力”而已。

何以如此呢?


分析认为,“学情分析”并非是万能的,有着相当的缺陷:


1.数据质量和可靠性问题,大部分学生很容易在学情调研中提供虚假、夸大、主观、片面的数据或信息;


2.时间和资源消耗,需要教师投入大量时间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极大增加教师的无效无用的工作负担;


3.分析结果误用,如果过于依赖学情结果分析,容易导致忽视对标签化学生群体的直观观察和情感理解;


4.学生动态变化及阶段学情分析局限,学生身心及学习学业在每个阶段都会有所不同,在每个课堂课题学情阶段也会动态变幻;


5.学生心理压力,“学情分析对于学优生是打扰,对于学困生是困扰”,频繁的学情分析可能让学生感到被评价和监控,直接影响其心理。



免费 紫色风信子花 素材图片


当代著名教育学者、华南师范大学博导郭思乐教授在其生本教育20多年的研究与实际中,系统阐述了基础教育界传统的惯性的通用的“学情分析”,何以缺陷重重乃至华而不实、如同鸡肋:


“问题是,它的设计是预成的,也是主观的,作为设计和实施的主体的教者处于学习者之外,并非此学习过程的亲历者,即使借助最精确的测试或指标、分析体系,


老师也只能对学习者的生命和生命活动进行疏离的、局部的和固化的剖析、撷取及描述,形成了貌似尊重生命,实质是通过教者主观意志对生命的模拟、假设并施压,进而以此为根据堂而皇之去控制学生生命活动,


这种就是以虚体设计为主的教材教案、课堂规范、学情分析、教法和评价方法等,它们很多时候不论从出发点、过程进程还是结果延伸——实质就是虚假的虚体的教师意志掌控的设计,


远离学生真实自然的生命行为。故此,无论学情分析或其他,都必须真正走向学生生命实体的‘以生为本’的设计。”


免费 粉红色的花场 素材图片


以生为本的“学情分析”是什么?


区别于几十年来的基础教育惯性的“学情分析”,以生为本的学情分析——


是指向于“系统信赖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托学生”的设计宗旨,真正践行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一种学情分析路径,突出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生命自我出发,驱使学生充分了解并研究自己自主的学习需求、学科基底、认知水平、日常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它,怎么做分析呢?


一、使得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是天生的学习者、感悟者、阅读者、计算者和思考者,自己有着人类亿万年进化发展的智慧本能、学习天性及无限潜能。不论是差生优生——他们事实是可以进行深度自我、系统自主、自知自觉的学情分析。老师应该成为学生在学情分析上的激励者、协助者及示范者,不作过多考核干预与指标设计。


二、以生为本的学情分析,应该致力于“教皈依学,教依托学,让生命自己行动”,而非是“教控制学,教设计学,学附于教”——传统的学情分析,绝大多数时候是基于教的主体威权而进行设计并强制,学生只是学情分析的一个控制对象或设计虚体。


三、高度尊重学生的意愿、局限与兴趣,重点在于向学生阐述清晰相关学情分析的利弊、需要、理念及发展目标目的,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性格、不足与缺陷,尽可能提供更多的选项选择给学生进行自主自我理解与行动。


四、提供或指导学生去有效高效利用在线资源、图书馆、社区资源等,拓宽学情分析的自我了解、自主分析、自己动手的资源渠道与活动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深度建构学情分析情况报告及发展行为目标。


五、可以高效利用班级集体互评、小组成员互评的学情分析机制。其实学生集体作为一个班集体同学,日常相处有感情,会比老师单方面的学情分析设计,互相之间更能理解、观察与体悟到彼此的学情状况及行为习惯。


六、“生本”学情分析——不宜过度细化、精密、苛刻与考核主义。目前通用的学情分析方法论,基本上就是过于精细化、导控化,导致沦为了表格主义、形式主义,而且是以教师主导及权威意志所建构。


七、“生本”学情分析——是基于学生成长动态、学习动态、生活动态与心理动态,它是开放、开发、开明的,也是学生与老师群策群力、共同设计与合作,是为了激扬激励学生学习生活成长,而非以教导单向、教师意志、应试模式、机械静态的考核标签、分类分群、控制施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